校长妈妈听我来讲古诗词 付堂宝 摄
“办好特殊教育,为残疾儿童少年一生的幸福奠基,让他们将来能够独立自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这是我的使命和奋斗目标。”自2008年12月来到济南特殊教育中心担任校长以来,嵇晓婴便与特殊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多年来,济南市残疾儿童集中就读工作的实施、济南市残疾儿童三免一补政策和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落实,无不倾注了她的心血,留下了她奔走呼吁的身影,即使两次因病住院手术期间,她仍心系学校发展。在嵇晓婴的带领下,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广大残疾学生家庭没有了后顾之忧,而她本人也被授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并被教育部、中残联授予“特教园丁奖”。为特殊孩子提供“一条龙”服务 带动全省特教学校共同发展
2009年,市教育局为了让残疾孩子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决定让全市所有县区的聋生集中到市特教中心就读。
也就是在前一年的2008年12月底,嵇晓婴来到学校担任校长。自此,这位教育战线上的老兵,成为特殊教育领域的一名“新人”。
“在此之前,我一直在普通学校任教,对特殊教育几乎没有了解,所以当时压力特别大。”嵇晓婴告诉记者,来到学校后,看到孩子们特别真诚的笑脸以及他们对知识的那种渴求,“我当时就暗下决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这些孩子创造最好的学习、生活以及融入社会的环境。”
10余年来,嵇晓婴带领特教教育人秉承“给特殊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满足其终身发展需求”的办学理念,以“学前教育抓康复,义务教育强素质,职业教育创品牌”为办学思路,锐意发展。学校也逐渐发展成为山东省规模最大的一所为听障、视障残疾儿童少年提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一条龙”服务的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有效促进了残疾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我们的老师比家长管得还要多。孩子在家里不会做的事情,家长总是替他们做好,而在学校,老师则会努力教会孩子怎样去做,这样孩子才能成长。”家长们的高度认可,得益于学校形成了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关心学生、积极进取的优良师风,禚基娥老师被评为济南市道德模范、济南市第三期名师建设工程人选、2017“齐鲁最美教师”;王德萍老师被评为济南市道德模范、省第九批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作为济南市、山东省特殊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分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嵇晓婴在实现学校自身内涵发展的同时,积极发挥省会中心学校辐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将先进的办学理念传递到各特教学校,有效带动了全省特教学校的共同发展。
康复教学渗透于各个学科 多名学生康复后进入普通学校就读
“康复补偿教育在特殊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只有通过康复补偿教育,学生将来才能真正回归主流,融入社会。特教中心从学前开始,就对每一个孩子进行康复训练。”嵇晓婴告诉记者,2010年起,特教中心在全国率先开展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综合康复”项目实验,探索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2011年,学校成为教育部全国首批“医教结合”实验基地建设项目18所实验校之一。
与此同时,学校不断充实完备康复设施、设备,为康复教学工作提供了硬件支持和物质保障。学校先后投入专项资金近500余万元提升康复教学工作的硬件设施设备,现建有听觉康复室1个、语言康复室2个、认知康复室1个、听力检测室1个、情绪行为干预室1个。近年来,随着“智慧康复”理念的提出,学校又投资90万元引入康复云平台。除了硬件设施,学校实验课题组教师先后参加了由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组织的全国“医教结合”实验校骨干教师培训。
此外,学校还完善了康复课程设置。学前教育开设主题教育、科学/语言康复、艺术(音乐、美术)康复、运动康复等集体康复课程,还保证每名儿童每天有一节课的个别化训练时间。同时,构建了“医院-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康复教学格局和科学的综合康复教学模式,使康复教学能够有效地渗透于各个学科,衔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发展过程。学校康复教育成效显著,使众多听障学生达到“听得明白,说得清楚,交流自如”的康复目标,二十余名听障儿童康复后进入普通幼儿园、普通小学就读,许多家长送来锦旗表达感激之情。
“第一次听到孩子叫爸爸时,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学生小张的爸爸表示,最初把孩子送到学校时,几乎不敢相信孩子还能学会叫爸爸,“孩子从小就听不到声音也不会说话,这一声‘爸爸’背后,老师们付出了太多努力。”
“济南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项目也已在2018年启动,资源中心建成后,除满足学校康复工作的需要外,还将为济南市随班就读工作提供指导,并开展自闭症儿童康复和特殊儿童送教上门服务。”嵇晓婴表示。
把职业教育摆在突出位置特殊孩子习得“一技之长”
在嵇晓婴看来,学校要通过职业教育,让这些特殊孩子习得“一技之长”,在毕业后不仅能真正融入社会,还能自食其力,在社会上立足,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为此,学校将教、学、研、产有效结合,形成了鲜明的职业教育办学特色。
“根据盲、聋学生的特点及市场需要,学校开设了听障工艺美术、服装设计与工艺、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和视障中医康复保健四个省级示范性专业,不断完善课程设置,满足学生技能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嵇晓婴告诉记者,学校始终把职业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积极探索“康复、教育、培训、就业、生产”五位一体的办学模式。“每当看到孩子们能够自食其力,甚至可以照顾家庭,也和正常人一样有尊严地活着,我们就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特点开设专业,根据社会发展开设课程。在课程内容设置时,学校按照实践技能以应用为主的原则,安排必修课、选修课,调整专业课与文化课、理论课与实践操作课的比例,探索和建立了模块化课程体系和综合化课程项目。
“学校将劳动技术和职业教育渗透到义务教育的每个年级,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制定了不同的教学方案。”嵇晓婴告诉记者,学校在一至三年级开设生活指导课,在四至六年级开设劳动课,七至九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为学生将来接受职业教育做好课程衔接准备。
嵇晓婴表示,学校一直坚持“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在学校与市场之间架起畅通的桥梁,以产教结合促进与市场的融合,学校积极争取企业、社会的支持与合作,为残疾学生实习就业提供保障,与舜和国际酒店集团等13个单位建立校外教学实践基地,有效解决了“实习”和“就业”两大难题。
也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学校学生不断在全国、省、市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400余名盲聋学生在学校习得一技之长后,成功就业,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同时,有200余名学生考入天津理工大学、西安工艺美院、长春大学等高等院校,圆残疾学生大学梦的同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搭建了更高的平台。
(本报记者 史春勇 通讯员 孙雅玲)
新闻推荐
新华社电5日12时6分,我国在黄海海域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将技术试验卫星捕风一号A、B星及五颗商业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