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在武汉只逗留了三天,品尝过两三次热干面的外乡人,按理是没有资格评说它的。
好在苏东坡说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许有点距离,方能真正对事物有一个客观冷静的评价。作为北方人,面条馒头是日常主食,加之这些年天南海北的跑,吃过的面条种类少说也有三四十种,谈起面食来嘛,自认多少有点发言权。
说道对武汉的印象,估计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不超过三个词,就会蹦出热干面。在武汉,卖热干面的店铺就如同长在庭院里的树,摆在客厅的沙发,无处不在,不可或缺;吃热干面的人,似乎不分早午晚,无论贵与贱,总能吃出一份滋味和随意,吃出一副恋恋不舍、热火朝天的景象。吃热干面,似乎成了武汉人生活的一部分。
对这样有代表性的地方美食,我是带着一份敬畏认真的心去走近的,在网上仔细做了攻略,找了一家评分极高的百年老店蔡林记,下午四点多的光景,店里有十几个客人,瞥了一眼,至少有六七个人在吃面,我看到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低头挑起满满一筷子面条,吸溜吸溜地猛吃,吃出一头汗来,他对面一位少妇,用筷子把一根面条一挑一挑地持续送进嘴里,吃得斯文认真,我看得口舌生津,赶忙到一旁排队买了票,要了一个全料热干面,最便宜的那种,6元,我觉得,要吃就吃基础款,应该最为本色,面条很快就端了上来,上面沾满了酱汁,色泽黄亮,散发着一股芝麻酱的香味,我尝了一口,是热的,有点微咸,满口芝麻酱香和面条的柔韧,细品还有不少的小料,面里并没有青菜豆芽之类的配菜,但店家有免费赠送的酱萝卜、酸豆角和梅干菜,吃几口面,配上几口小菜,倒也风味独特。总的来说,味道中规中矩,简单质朴,没有多少让人惊艳之处。
我突然想到了以前在各地吃过的风味小吃,对本地人是不可即离的美味,对游客则多是不过如此的感慨。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能在一地流行,绝对是经过几百年的大浪淘沙存留下来的,承载着一个地方的风情和记忆,滋润、侵蚀着一地百姓的味蕾,自有其独特之处,而这份妙处,也许只有生于兹长于兹的原住民或长期羁留于此的人才能深刻地体味得到。
入夜,我在街边漫步,看到人头攒动的一家家面馆,突然想到一种风味小吃要在一地流行并成为头一份的美食代表,少不了的几个共同之处。一来要便宜,普通人消费的起;二来要分量足,要顶饱;
三来要制作简便,出锅要快,不能让顾客久等;四是适应当地人的口味,有特色,或重辣重酸,或需肉汤熬制,烟熏火燎;五是用料和原材料普通,大多就地取材;六来绝大多数是从民间走出,其影响是自下而上的,先是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之流因为便宜、顶饱、味道好口耳相传趋之若鹜最终导致名动一方倾城倾国,比如纤夫对火锅的发明。毕竟,这个社会是由大多数普通人组成的,只有绝大多数群众认可了,才能成为一种流行和风尚,才能成为一种群体性记忆历经百年不被中断湮灭。
而热干面呢,就是最简单的面条遇上最常见的芝麻酱,适应了绝大多数人的口味和关于便宜、顶饱、快捷、营养丰富种种需要,才成就了一段经典传奇,它是有温度的,有滋味的,不耽误你时间,能快速填饱肚子,让你恢复体力,能在短时间内清除饥饿、寒冷、困乏种种不快不适,并随之让你产生一种饱胀感和小小的满足与快乐。除此之外,赋予它神奇的,就是一种情怀,一份乡恋,一种久食成瘾后的依恋。也许,离开了武汉,你就很难吃出热干面的滋味了,它与这座城市,不可分地纠缠在一起。
说到热干面,我仿佛又闻到了芝麻香,我想,明天应该起个大早,按武汉人的说法,去过早,清晨的武汉,应该有点微凉,带点小饿去吃热干面,既疗饥又温暖,芝麻酱被热气一逼,香味更浓,自是另一种风味吧。普通人的快乐,也许就隐藏在这一粥一饭的小小满足中。
新闻推荐
初夏养生 巧用厨房“三宝” 姜、胡椒、紫苏可开胃健脾、化湿散寒
近期雨水频繁,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是今年立夏前后天气的主打特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番禺院区中医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