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他不懂,也不是一点儿都不懂,多少知道一些;说他懂,分内的事儿又办不明白;说他不作为,但人家也干活了。你说急不急人?”某县委书记说。有些地方的业务干部对分管业务不熟悉,对最新政策一知半解,工作总是落实不到位。遇到问题自己不懂,也不深入学习研究,这种“夹生干部”已成为改革发展路上的绊脚石,影响基层政策落实,甚至衍生软性不作为(据《半月谈》)。
对“夹生干部”的画像还是十分精准的,不必讳言,现实中存在大量的这种干部。“夹生干部”永远做不出一锅好饭,目光所及,很多好政策,就因为“夹生干部”一知半解,而没有得到落实;很多好建议,就因为“夹生干部”自以为是,而没有发挥作用。
分析“夹生干部”的由来,不能不讲到专业能力的缺失。长期以来,有些干部自认为不需要什么专业能力,只要会协调会管理就行了。而对干部的评价也往往看态度,讲能力也更多强调横向的能力,忽视了纵向的,特别是专业化的能力。
经济社会已经进入了纵深化和精细化的阶段,无论是当好“人民的服务员”还是服务发展的“店小二”,都需要有“两把刷子”。拿经济工作来说,诚然不应该去直接干预企业的发展,但要服务好企业,如果什么都不懂,或者一知半解,就会把人带到沟里去。对于领导干部来说,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熟悉分管领域的各种政策规定,要做到领域内的“行家里手”。
“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前不久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要求,新时代干部须过“五关”,其中就有能力关,包括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精神等。船到中流,无论是抓发展还是惠民生,都需要有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需要静下心来学习。现在已经过了靠经验、靠热情的阶段,“拍脑袋”最终会“抓脑袋”,会出大问题。
除了能力之外,还要看到作风问题。《半月谈》的报道,讲到了一件事情,北方某地有群众多次打市民热线,寻求保护家门口的两棵古树,但乡镇干部和林业干部均以“不属实”为由,予以回绝。其理由是,全县古树保护名录上一共只有9棵树,但没有群众反映的这两棵。最终在媒体报道下,有关方面介入了,最后重新调查,发现全县实际有古树名木160多棵,而群众反映的两棵古树的树龄在200年左右。
这乍看是能力问题,但实际上还与作风有关。细看“夹生干部”的能力短板,不少都很“低级”,有的只需要查一下资料,有的只需要打一个电话,有的只需要到现场看看……但就是一知半解、不懂装懂,把简单事办复杂,把好事情办砸了。
正如很多人感慨的,不怕不懂,就怕不懂装懂;也不怕不懂装懂,就怕坐在台上指手画脚,以外行代替内行。现实中,很多机遇就这么错失了,很多工作就这么耽搁了,很多民心就这么辜负了。
“夹生干部”只能做出一锅夹生饭。具体分析“夹生干部”,既有“能力夹生”“本领夹生”,也是“作风夹生”“责任夹生”,其危害在于会演变成一种软性不作为,相对于显性不作为,问题指数一点也不低。因此,对“夹生干部”不能止于教育,有必要让其回炉重造。 (毛建国)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29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应询表示,民进党当局图谋制造“一边一国”来蓄意升高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