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工业系统大湾区建设工程劳动竞赛启动仪式在珠海举行,广东省工业工会联系40余家企业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项目384个,农民工共计130余万人。这是全国总工会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开展的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的重点项目。
在启动仪式上,有一位农民工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来自中建八局华南公司的王利民师傅,他代表广东工业系统参加大湾区建设工程的130万农民工发言。他号召工友们:筑梦大湾区,建功新时代!他的演讲给了大湾区圆梦以无限的信心,极大鼓舞了广大参建职工农民工为大湾区建设工程建功立业的热情和斗志。
原本大家以为王利民一定是荣誉等身,但何曾想,在记者采访后才发现这样的“真相”——王师傅虽然技术过硬,单位非常信任,但迄今为止还没有获得任何荣誉,只是一位普通的一线工人。
这位目前没有获得荣誉称号的农民工是如何获得广东整个工业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农民工的尊重和肯定的呢?
“有技术才能挣到钱”
王利民于1971年5月出生在湖北省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能早点替父母分担家庭重担,王利民18岁就出来工作了。1991年他入职广东北方基础建筑有限公司,起初他并没有接触电焊这一技术,而是挖土方、扛水泥、捣砂浆、推斗车。与工友交流后王师傅发现,一天干十几个小时,每月才得四五十元工钱,而技术工却能挣到七八十元。这让王利民明白了一个道理:有技术才能挣到钱。那时工地缺少专业的电焊工,“很多老乡大字不识几个,对复杂精细的电焊技术并不明白,所以很多人都不愿从事这行。”王利民却下定决心:无论多艰苦也要把这项技术学到手!
于是他白天跟着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学习电焊技术,晚上挑灯夜战反复练习白天所学,同时不忘多学习理论知识,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年后,他熟练掌握了电焊技术并考取了技能证书。
虽然掌握了这项专业技术,但他并不满足。凭着一股吃苦耐劳的狠劲,他跟着不同工种的师傅学习,怕忘记,他随身都会带着一个小本,把师傅教的东西现场记下来,回头再慢慢琢磨消化。就这样坚持了10年,写了满满9本。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到2003年时,他已全面掌握了混凝土、模板、钢筋、架子等多个工种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规范,专业技能日渐成熟,成为了施工现场能独当一面的专业工。
“敢打硬仗”的主力施工队组长
在建筑业打拼了10年之后,凭着一手过硬的技术活,王利民从一个普通的建筑工人到专业性一流的建筑电焊工,再到如今电焊工班组的带班人,管理着几十人的专业劳务队伍,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打拼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2016年,广东北方基础建筑有限公司正与中建八局华南公司合作,面对万达文化旅游城这个大项目,公司决定派他前往现场管理所有的电焊班组。当时文化旅游城这个项目工期紧,任务繁重。为了加快基坑支护阶段的施工,现场几乎天天24小时打工程桩,免不了要焊接钢筋笼。加之该项目工程体量庞大,地势复杂,工程桩深度较一般房建项目要深很多。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杜绝工程桩出现严重质量问题,保证现场没有三四类桩且一类桩数量达到98%,王利民带领所有电焊工严格把关焊接质量,并亲自跟每一个焊工讲解焊接钢筋笼工程中的注意事项。他一天超过18个小时蹲守现场,严格执行每一道焊接工序。无数个深夜,总能在钢筋加工场看到他的身影。因为在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中的出色表现,王利民带领的班组成为了公司“作风过硬、敢打硬仗”的主力施工队。之后公司的许多重点、难点项目都放心地交给他。
手艺传授给没钱上学的穷乡亲
在外打拼这么多年,王利民时刻不忘家乡父老,回报社会。面对村里的几家特困户,王利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05年,王利民为了帮助这几个困难家庭,亲自将几家中因没钱上学而一直务农的几个年轻小伙子带在身边,手把手地教他们砌砖、抹灰以及电焊等多项技能,几年下来,他们终于能靠自己的双手照顾家庭,不仅摘掉了贫困帽子,还盖起了新房。这些年王利民从家乡带出的剩余劳动力有30多人,帮助许多家庭过上了好日子。责任如山,他带着大伙儿成为施工现场奋斗一线的最美劳动者。
“要像自己家盖房子一样用心做好工程。无论你从事施工的哪一个环节、哪一个工种,所要承担的责任都是一致的。就是要确保工程质量,保证施工安全。”这是他在施工现场和农民工朋友常说的话,而他也正是秉承这一理念,并将其贯彻在日常施工中,更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建筑工人。
二十几年如一日地扎根施工一线,兢兢业业,无怨无悔;管理的工地,从未发生过质量、安全责任事故。王利民以实际行动证明:农民工通过努力同样能创造不平凡的人生,为社会作出巨大的贡献,从而赢得社会广泛的尊重!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消息中国农业科学院13日发布的《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19》预计,今年我国农产品供给总量仍将较为充足,粮食产量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