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食品安全、养生类的信息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尤其在微信朋友圈、亲友群很是叫座,深受一些中老年人的青睐。这其中不乏大量谣言,但是,不少人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向身边亲近的人输出这些信息。针对近期流行的有关健康的网络谣言,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等多部门联合辟谣平台发布了2019年4月“科学”流言榜。
谣言:只要用对方法,近视可以治愈
谣言:经常跑步的人容易得髋关节和膝关节炎
近视只能矫正不可治愈
长跑运动员得关节炎比例低于普通人
人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除了因睫状肌痉挛所致的“假性近视”外,近视是不可逆的。目前近视只能“矫正”,不可“治愈”。可使用的局部药物、光学眼镜、角膜塑形镜、手术治疗等方法,只是改变光线折射路径或延缓眼轴增长,不能逆转已经发生的近视眼结构改变。
导致关节炎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家族史、超重和受伤等,而跑步的时间长短、强度、距离和完成的长跑次数与关节炎没有任何关联。马拉松运动员得关节炎的比例反而比普通人还低。有研究显示,出于健身目的的跑步者,关节炎发生率仅为3.5%,而久坐不动人群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0.2%。普通人只要用正确的方式跑步,对关节和健康都有益处。
谣言:含有食品添加剂的东西都不好,“天然无添加”才是优质食品
新闻1+1
食品“无添加”商业噱头大于实际意义
天文、养生领域是谣言泛滥重灾区
大部分商家宣称的“无添加”几乎都属于文字游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比如酸奶标注“无人工色素、无麸质”,因为是白色的酸奶,里面没加谷物,当然不需要加人工色素,也无麸质。想买到好食品,关键还是去正规渠道,而且要学会看配料表(主要是前几项配料)和营养成分表。凡是标榜“无添加”的,商业噱头往往大于实际健康意义。
科普作家吴宝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最需要科普的是两拨人,一是小学生,一是老人。他同时提到,“天文”跟“养生”两个领域是谣言频发的“重灾区”。“这两个领域很多东西不可验证或者极难验证,诸多自媒体向公众推送的所谓科普旗内容里,有相当多的东西是一本正经胡说八道。”他断言。
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吴宝俊随即说了如下一段话:1954年8月26日,美国眺望号飞行器在月球背面的大坑中发现一个地球上不存在的金属物体。NASA的科学家认为该金属物体出现在月球背面的原因并不简单,有人认为它是外星文明存在的证据。但它到底来源于何处,至今仍是一个谜。“相信很多人对类似文字并不陌生,互联网平台的自媒体上不难见到。”吴宝俊坦言,上述文字是自己瞎编的,此类谣言就是利用人的猎奇心理骗关注,达到一些商业营销目的。读者浪费了时间,却没有获得任何有意义的知识。
至于养生,吴宝俊说,互联网上的谣言几乎多到数不过来,特点是只告诉你结论,不解释原因,“什么东西都能跟延年益寿扯上关系,我完全不敢关注这个领域的信息”。
如何识别并且远离这种虚假的信息?吴宝俊建议,目前只有一种办法:多关注一些正儿八经的学术机构发布的信息,少关注一些哗众取宠的自媒体。(来源:新华网)
谣言:布洛芬不能再用了,会致残,形成永久性伤害,美国正在全面召回
布洛芬是世卫组织首选儿童退热药
美国在2019年1月29日确实发布了一条召回布洛芬的公告。但这次召回与布洛芬药物本身的安全性无关,只是因为个别产品本身浓度超标,和谣言所说的布洛芬致残根本是两码事。
布洛芬一直是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和欧美各国推荐的首选儿童退热药之一,无论发烧感冒,还是止疼消炎,布洛芬基本上都是常备药。
谣言:香椿(芽)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物质,简单食用就会中毒、致癌
一次至少吃三斤香椿才会“中毒”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水和土壤中,大部分蔬菜都会含有一定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物质。香椿也不例外。但“含有”不等于“中毒、致癌”。亚硝酸盐在体内代谢比较快,只要摄入不超标,对于身体的影响并不大。
以一个体重为60千克的成年人为例,如果吃香椿吃到亚硝酸盐摄入超标,一次至少需要吃1.6千克左右的香椿。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日前联合发布《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