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乡镇街道、村居社区的门口、墙上,挂着十几个甚至更多牌子,不少群众反映,虽然牌子满墙挂,但相应服务没有跟上。这种“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大有蔓延迹象,必须得到遏制。
墙上挂牌,本是为了表明基层单位的工作功能、职责和范围,能让群众一目了然,方便咨询和办事。不过,一些基层单位却出现“有牌无实”的怪象。牌子是挂了,却没有为群众提供相应的服务,或者根本没有能力提供服务。另外,还有一些牌子与基层工作关联不大,甚至基本无关,却也堂而皇之地挂上了。基层工作任务本来就不少,人手又普遍不足,每个工作人员日常负责五六项工作是常态。在这种情况下,再把牌子上的职责加给他们,无异于增添了更多负担。如果要求他们在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之余,还要负责处理好牌子上的任务,只能带给他们“不能承受之重”。
既然“挂牌多”给基层带来负担,为什么一些地方仍热衷于“牌子挂满墙”呢?这与走样的上级调研、检查有关。有的领导到基层调研、检查工作时,只满足于去办公室看看档案台账和工作场所设施等,走马观花地看一遍,不痛不痒地问几句,便草草收场。即使安排走访,也只“深入”那些交通便利、建设较好乃至去过多次的“示范村”“样板村”“典型村”,把本应发现问题的“现场”变成了报喜不报忧的“秀场”。此外,挂牌也有利于基层争取项目经费支持。在一些地方,每挂上一个牌子,可能就会申请下来相应的项目,得到相应的经费,或者配套一些设备。项目申报考核,不是建立在实绩的比拼上,而是看哪些单位和部门愿意挂牌。在利益驱动下,有的基层部门便热衷于挂牌,毕竟牌子一挂就有好处,不挂白不挂。有时为凸显自身工作重要性,上级部门也会要求基层挂牌。这样一来,牌子越挂越多,而服务质量没有明显提高,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风,群众自然会有怨言。
整治“挂牌多”刻不容缓。基层单位是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窗口,重在提供服务。这需要上级部门和领导干部以“三严三实”的作风,创新调研和检查方式,准确掌握基层实情,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同时,应以更全面、更科学的手段完善基层管理考核机制,严格机构设置,切实规范管理“挂牌”事项,力求做到“牌”“责”一致,让真正有能力、有作为的基层单位延伸服务范围、方便服务群众,变“牌子上墙”为“服务上心”。
新闻推荐
序号8888,这架飞机“不一般” 生产序列号8888的A320系列飞机交付东航
半岛记者栾英杰近日,空中客车天津交付中心举行仪式,庆祝一架特别的飞机交付中国东方航空公司。这是一架生产序列号(M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