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不再担任部门主要领导后,我就开始“潜伏”下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当起现代“寓公”。然而,最近一位兄长的电话却使我再也坐不住了。
兄长和我是同乡,年龄大我10多岁。他是20世纪70年代高中毕业的“老三届”,由于当时国家取消了高考,上不了大学。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他考上地区师范学校大专班。我与他真正交往从1979年9月开始。当年我是应届高中毕业生直接考上了另外一所师范学校。尽管和他不是同校,但因为两校的距离并不是很远,同时又是老乡、熟人,所以经常见面、交流和切磋,从那时起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说的忘年交。后来我们一起在老家教书,再后来我们都改行并在同一个系统工作,但是上下级关系,他在市级,我在县级。
12年前兄长退休,开始我们还经常联系,但后来因工作忙等原因渐渐地疏远了。那天上午一个陌生的号码打来,我以为是产品推介便不加思索就给摁掉,但是后来又连续来了三遍,到第五遍我才不耐烦地点了接听。兄长熟悉的声音在那头响起,顷刻,我为自己刚才的不屑感到尴尬和汗颜,犹如芒刺在背。十年来我轮岗走了几个单位,电话号码也变了又变,难为他用了那么多时间,找了那么多熟人才最终找到我。
兄长几句嗔怪话语后便恢复了他温和的本性。他述说了多年来的退休生活,又问起我和家人以及我身边几个熟人的情况,感慨时光如水,感念亲情友情。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他给我电话的原因竟然是30多年前我做的一件小事,让他不说出来就难以释怀。
那是39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们都还在学校读书。记得正好是一个初夏星期天的早上,我刚洗漱完毕,只见兄长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走进我的宿舍。他说有个亲戚重病住院急需输血,医院血源紧缺,要靠病人家属想办法解决。他以及来护理的兄弟的血型都不配对,身边已经没有什么熟人可找,全靠我们这些在校老乡了。我二话不说便坐上他的自行车后架赶去医院。正好我的血型与病人相匹配,便给他捐献了400多毫升的血。
这件事我早就忘得一干二净,兄长的电话才让我依稀记起。他说那亲戚当时病得挺重,再迟一天找不到血源就没有救了。“你不光救了他一个人,而是救了他一家,你是他家的救命恩人!”兄长似乎很激动,话语越发大声。原来他的亲戚当时一家七口人,父母都是七十有几,三个小孩都未成年,老婆又长期患病,他们家是缺粮户,如果他闯不过那一关,就不可能有现在三个小孩都读完大学,都找到工作,过上好日子的今天了。“他病逝前常念叨着你,一定要我代他向你感谢救命之恩,祝你好人一生平安……”
兄长是一个老实人,我相信他所说的应该都是实话,但是我又想,那位兄弟真正应该感谢的是兄长。因为假如当时没有兄长的号召和发动,就难以找到我和其他能够帮助他的人,他的生命就可能得不到延续。而假如当时兄长找的不是我,是另外的人,我就不可能有这一“光荣”的举动而让他感激涕零、铭记终身。我不过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里,遇到了特别的人和事情”,纯属偶然,而非必然。我一直认为,这一区区400毫升的血液对于当年血气方刚的我来说算不了什么,碰到谁谁都会做,并且都能做,小事一桩,不足挂齿。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就不知不觉地把这事给忘了。
我们总以为自己凭着良心做过的那些事情过于微小,不值一提,但是我们可能不曾想过善行虽小,却能暖人心窝,令人难忘;善行虽小,却是传承美德,继往开来;善行虽小,却会感染传递,汇成江河大海。正如歌曲《爱的奉献》所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每一个人,不论性别年龄,也不论在职在位还是已经退居二线,都不应该自我封闭和置身事外,而应该积极主动地融入这一潮流之中,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让我们对所有在乎自己的人说声谢谢,因为他们懂得感恩别人的付出,心存良知善念,他们也是构建和谐良善社会的重要成员和重要力量。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为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更大程度激发市场、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营造法治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