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故乡,紧跟时代走 □莫蝉榕

来源:右江日报 2019-04-26 08:30   https://www.yybnet.net/

春天的山野,在我眼前亮开的全是一片充满生机的画面,整个大地就像刚从一场睡梦中苏醒过来。

这是我曾经生活的故乡,这里藏有我童年的故事,这里藏有我儿时的梦想,这里有我诉说不尽的回忆,有小伙伴、老木屋、石磨、舂碓以及那两口老井。

翻过坳口,我把车子停了下来,站在视野开阔的公路边,曾经唯一的那条小路尽收眼底,可它再也不像从前那样“辉煌”,被人们遗忘得荒芜不堪。远处的寨子已经建有砖混结构的房屋,让我不敢相信,那还是记忆中的村庄吗?

听老奶奶说,故乡的那条蜿蜒崎岖的小路,还是明末清初老祖宗们用原始的方法修建的,那可是通往外界的唯一路径。我满6岁那年,便和一个大我两岁的同学结伴去屯外的一所学校念书,从此踏上了我的求学之路,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每天往返我们都得走那条小路,周而复始,直到我们念完小学的那一天。

老家的木屋,坐落在密林深处的后龙山脚下,据说是爷爷年轻时建造的,虽然饱经岁月的洗礼变得沧桑,但它是我们一家子的乐园。夜晚,当妈妈做完其他农活时,便在那盏昏暗、不太明亮的煤油灯下缝缝补补,一针一线地做针线活。父亲总是在旁边陪着,一边抱着竹烟筒“咕噜噜——咕噜噜——”地抽着烟,一边给我们几个姊妹摆龙门阵。尤其是父亲讲的一些如何摆脱困境、战胜困难的寓言故事,对我颇受影响,深受启发。当自己的学习每况愈下,一想到父亲所讲的那些催人奋进的故事,不知怎么的,瞬间就有了一种奋起直追的劲头。

改革开放之前,故乡的农耕文化仍十分落后,依旧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农耕方式,众多乡邻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每家每户都有扇除粮食外壳或者扇除灰尘的风箱,有将粮食磨碎或者磨成糊状的石磨,有将粮食打成米粉或者脱离外壳的舂碓。对于农家而言,这三者不可或缺,其中的碓和磨被视为“兄弟”,常常安放在一起,有“公不离婆,秤不离砣,碓不离磨”的说法,一度被当地村民称之为农家必备的“三大件”,也为拥有此物而引以为豪。

在那特殊的年代,地处大石山区的故乡,除了缺粮少钱外,更缺的是水。各家各户自行挖井蓄水。祖祖辈辈给我们家留下来的仅有两口井,离家近的那口井稍小,蓄水量不多,一般到秋季就被我们取尽用竭了;对面山下那口老井,是我们全家人过冬越春的依靠,要是遇上哪年春雨来得晚一些,我们就得去离家约六里处一条小溪的发源地取水。有一年,我家那口老井干涸了,正碰上妈妈坐月子,父亲腿残行动不便,更是做不了重活,出远门挑水的活儿便压在从未进过学堂的姐姐肩上。姐姐年仅12岁,凭她弱小的力量负责挑水,还不能满足一家子的饮水需要。星期天和放晚学我要助姐姐一臂之力,父母考虑我矮个力小,便找来两个已掏空的葫芦替代水桶,要我跟姐姐一同前去挑水。这简直就是一滴汗,一滴水,一份艰辛,一份收获。即便是再苦再累,能为家里分担一些家务活,我心里也是挺高兴的。

故乡,虽然石多土少,海拔高气温低,但是空气清新,绿色环保,景色宜人。这里盛产玉米,无法栽种水稻,我们最怕的就是顿顿吃“包米饭”,而要吃上大米饭,就得徒步到30里开外的一条河流的两旁去耕种。每一次,天刚蒙蒙亮就得跟着大人们起程,至少也要花上3个时辰才到达目的地。累了就稍作歇息,饿了就吃自带的午饭,渴了就去喝河里的水。因路途遥远,必须争分夺秒地劳作,待到天边出现美丽的晚霞时,大人们才叫收工。在我的记忆中,没有哪时回家不是披星戴月,就是摸黑往回赶。幸运的是,我们小孩娇小体轻,大多时候往返都可以骑马,要是这样,我们会把大人们远远地甩在后面。

平地一声春雷响,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也吹绿了这片神奇的土地,让这里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国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激发了劳动者的热情,迅速地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摘掉了贫困落后的帽子。政府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修建家庭水柜,让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这里的群众信心满满,干劲十足,经过几个月的奋战,家家户户都建起了水柜。既让群众获得了相应的劳务报酬,也把长期以来家家户户存在吃水难的问题给解决了。

到了20世纪90年代,当地政府开展农村用电建设大会战,政府出资金,群众投工投劳,在偏僻的山村掀起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热潮。近30名成年男子,组成十多排合力抬起一根长10米、重达近两吨的水泥电线杆,艰难地向山坡上、山脚下缓慢地走去。只听见领头的一声号令:“预备——起——!”,众人齐声应道:“走——!”大家一拥而上,人群涌动,就像蚂蚁抬昆虫,那喘气声、呐喊声响彻山谷,那劳动场面惊心动魄,让人热血沸腾!常言道,众人拾柴火焰高。一根根电线杆便乖乖地竖立在群山峻岭之上,每条电线杆上架起了4条电线,从外面通向屯里,从屯里向外延伸。通电的那一刻,人们兴高采烈,奔走相告。从此,巨大的电能改变了家乡的生产生活方式,电灯取代了煤油灯,碾米机取代了舂碓,粉碎机取代了石磨……

进入21世纪,为解决乡亲们行路的艰难,当地政府拨付专款修通了从通村的主干道到屯里的沙石公路。刚通公路那阵子,任何车辆都可以正常通行,时过境迁,有的路段被雨水冲刷得坑坑洼洼,像大碗大的石头全露出路面,造成矮底盘的车辆无法通行。乡亲们并未为此怨天尤人,并未心存“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而是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有为的精神。采取自筹资金、自筹劳力、向单位和个人拉赞助的办法,在原来修通的那条公路上奏响了新时代奋进的强音,把辛勤的汗水凝聚在水泥和沙石之中,硬化了整整长2.6里的公路,一条宽敞而平坦的水泥路从屯里向外延伸,彻底地解决了乡亲们行路难的问题。

近年来,政府加大对农村的帮扶力度,尤其是引导年轻人到外地务工,解决了“劳动力过剩”“有力无法使”的难题。通过长期在外的努力打拼、在家的辛勤劳作,使他们的腰包“鼓”了起来。今非昔比,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除了通水泥路、通电、通水,还有电视看、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医疗保障。有的已建起了楼房,有的用上了沼气,有的买了摩托车、皮卡车,应有尽有。

改革开放40年来,祖国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也令世人惊叹。当我谈到这样的话题时,父亲讲了一句真挚的发自肺腑的话语。他说:“现在,我每月都有养老金,还有残疾补助金,换成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真要感谢党,感谢党的好政策!”

新闻推荐

境外经贸合作区分论坛达成共识加强政策对接、规划引导

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记者任峰)在25日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境外经贸合作区分论坛上,与会代表达成共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故乡,紧跟时代走 □莫蝉榕)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