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德斌
一则和贫困补助有关的新闻,这两天温暖了许多人柔软的内心。为了让贫困生不再不好意思去吃爱心餐,包括郑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在内的多家高校,都用着各自不同的办法,做着同一件事——偷偷将餐补打到贫困学生的饭卡里,让孩子们坦然地到食堂吃上饱饭。这些学校,这些老师,给予学生的,不仅给物质上的资助,还有最珍贵的自尊。这一份温暖,足以让人铭记一生。 (共青团中央)
这个新闻触及到人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展示出来自高校和老师的温暖,以及对学生的细心呵护之情。这些潜藏在水底之下的贫困补助,乃是高校顾及到贫困生的自尊心,担忧他们因家庭收入微薄,又不好意思申请补助,而长期过度节俭,不能吃饱饭,以至于伤害到自己的身体健康,于是给其饭卡上偷偷的打钱,在暗中帮助贫困生。
这些贫困补助额度看似不多,只有一两百元,但对于贫困生来讲,则如雪中送炭,可以每天多打一份饭菜,填饱自己的肚子,补充些必需的营养,保障最基本的身体健康,能够有足够的精力、体力去学习和拼搏。
而且,此举也非常巧妙,通过对学生一卡通消费数据深入分析,掌握贫困生的具体情况,给其精准打钱。如此,既达到补助贫困生的目的,也照顾了他们的颜面,呵护了他们的自尊心,没有让外人知晓,让贫困生不至于因不好意思,而失去宝贵的贫困补助款,可谓是一举两得。
高校每年都有贫困生补助款要发放,但贫困生的认定标准很复杂,需由学校进行家庭调查摸底、筛选,再由贫困生申请补助,经过多轮填报表格、提交证明、资格审查等,才能拿到补助款。而在贫困生资格认定的过程中,家庭信息、个人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公开,令部分贫困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前些年,经常有新闻曝光,各地高校因公开贫困生家庭信息,或者贫困生认定标准不合适等,遭到社会舆论的批评,认为相关做法太过简单粗暴,令贫困生受到伤害、侮辱等。而另一方面,每年也都有冒充贫困生骗取补助款的新闻,亦令社会大众担忧贫困生认定标准太粗犷,导致钱没有发给真正的贫困生手里。还有部分贫困生拿到补助款后乱花,大吃大喝,或者购买高档手机、球鞋等,没有真正用在合理的生活消费上。
经过多年的探索,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用技术手段,掌握学生的消费信息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分析,找到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生。这就是进步的体现,说明高校认识到之前的方法存在不足,采取了更合理、更适宜的方法。这样的做法或许还不够完美,还有可能存在疏漏,但其所体现的温情、善意,却能令人真切感受到。
新闻推荐
新华社天津4月18日电记者从天津市网信办获悉,近日,天津市网信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就视觉中国网站传播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