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从另辟蹊径到紧跟市场,地处小龙虾黄金养殖区的湖北天门奋起猛追 虾稻共作一年新增20万亩的背后

来源:农业科技报 2019-04-17 21:40   https://www.yybnet.net/

?十多年前发源于湖北省潜江市的虾稻共作模式,正成为“邻居”天门市的“新宠”。

近两年,天门市大力推广虾稻共作,面积从4万亩猛增至24万亩,一年增长20万亩,相当于每天诞生548亩虾稻田。

虾稻共作,这一并不新奇的模式,为何在天门闹出这么大动静?

随大流还是另辟蹊径?

——切合实际,市场说了算

“鱼米之乡”江汉平原,境内河渠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是虾稻共作的黄金区。

虾稻共作,是单一水稻种植效益的3倍至4倍。同时,“虾稻”是市场上生态大米的一块新招牌。《2017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江汉平原小龙虾产量占据全国一半。监利、潜江的小龙虾产业,已迅猛发展,名声响亮。

按说,既然这块土地适合虾稻共作,天门为何早不发展?原来,天门人打过“小九九”。有人提出,既然“邻居”如此强悍,天门农业结构调整为何不另辟蹊径?

几年来,他们种过红皮甘蔗、萝卜,搞过稻鱼共作、稻鳅共作,但发展的一腔热血总不尽如人意,走了不少弯路。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龙虾产业一路上扬曲线:产值翻番,价格翻番。

既然虾稻共作有成熟的技术、市场,为啥不做?适逢全省出台推广“虾稻共作稻渔种养”模式三年行动方案,天门市横下一条心:将虾稻共作、发展小龙虾产业作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力争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

从“被逼的”到“主动挖”

——有钱赚有补贴,为啥不干

2018年开始,天门市对虾稻共作大力奖补,对20-200亩、200-500亩、500亩以上三类,分别给予每亩200元至1000元不等奖励,共计奖补资金5000多万元,力度全省最大。养虾本就挣钱,政府还给补贴,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在马湾镇廖湾村,天门市翔翔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肖良勇正从门口的货车上卸虾饲料。

当地人将这种虾饲料叫做“开口料”,专门喂给虾苗吃。眼下,合作社3000多亩虾稻田刚刚下了虾苗。肖良勇过去做服装生意,后来回乡养虾。第一年试种4亩,赚了一点钱。第二年,他将种植面积扩大到80亩,这下子,周围的村民们都围上来了,“虾稻共作真能赚到钱呢!”

想养虾的村民越来越多,肖良勇成立了合作社,目前已有89名社员,虾稻共作面积3000多亩,平均每亩产值3000元左右,大大高于光种稻子的收入。“今年的虾苗已经卖到每斤36元,行情看好。”肖良勇说。

从被动到主动,村民们自发调整,仅石家河镇虾稻共作面积就达1.98万亩,虾稻产业结构调整面达到28.2%。

你干我也干,产能会过剩吗?

——品质制胜是硬道理

有人担心,规模越做越大,虾稻产业会产能过剩吗?

肖良勇比任何人都关心这个问题。“小龙虾最近三年价格涨幅达290%,市场缺口还很大”,他认为。“强敌”环伺,竞争对手如林,天门的定位很实际:做品质最好的小龙虾养殖基地。

在天门市石家河镇,华大基因1.5万亩虾稻共作规模化生产基地正在进行电力配套、供排水等建设。仅用2个多月,当地共流转5420亩土地。3月15日前,一期工程将全部完工。

站在基地边,连片稻田一望无际。这里每块稻田都是40亩大小,围绕稻田挖出深沟,用于养虾。华大依托育种中心,将在这里养殖品质最好的小龙虾。

这仅仅是第一步。未来,这里将诞生湖北省第一家以小龙虾为主题的田园综合体。(胡农)

新闻推荐

教育部: 今年高考命题要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

据新华社北京4月15日电记者15日获悉,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作...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从另辟蹊径到紧跟市场,地处小龙虾黄金养殖区的湖北天门奋起猛追 虾稻共作一年新增20万亩的背后)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