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虎 摄
男人簇新新的,牵着他的小毛驴,走在村庄弯月形石桥上。驴背铺着花褥子,坐着俏媳妇儿。云压天低,雪赶着飘来。驴子想起啥,抬蹄“梆梆”敲了两记,停。男人扬臂,喝一声:“咑!”人驴缓缓下了桥。
紫不溜秋的褥子,牡丹花的袄。那牡丹,趴在小媳妇衣上,一朵,一朵,扎实,憨胖。
在民间,年画、被面、旗袍、裙子、小花袄,处处可见浓艳华美的牡丹花。都说牡丹高贵,它的王者气却不掩平民气。这两种气质合在一种花儿上,真是大俗大雅!说到底,还不是它实在又堂皇,吻合了我们的心理?
要体面,要排场,要风调雨顺,要富贵满堂。
牡丹“朵”大,大得像盛满酒的碗,分量足足的,一“朵”是一“朵”。花有万千,苔花一朵,杏花一朵……与牡丹一朵,都是朵,可此朵与彼朵,是多么的不同!前者是轻的,幻的,幽眇的;后者,是沉的,实的,端凝的。牡丹,把“朵”撑圆了;一个虚虚的词,有了风调雨顺的贵气。
牡丹称做“谷雨花”,出自《清嘉录》。稻谷的谷,雨水的雨,牡丹花的花。物候节令、稼穑农事与牡丹花,融成温润清雅的民间画幅,又朴实又素雅。李唐崇牡丹。我想,牡丹之格与大唐气象,实在就是一个路数吧。大,大得高远,辽阔,洒脱。体量大,精神也大。雍容华贵的衣襟下,兼收并蓄,无所不容。洛阳花开时节,不论尊卑高下,一城之人皆若狂。郭应祥《卜算子》云:“谁把洛阳花,剪送河阳县。魏紫姚黄此地无,随分红深浅。小插向铜瓶,一段真堪羡。十二人簪十二枝,面面交相看。”你看,不仅是洛阳,送到河阳县的洛阳鲜切花,插入了铜瓶,一家十二口人,每人头上簪一枝。
多么喜乐的场面!
只是,我仍不喜一城之人为花而“狂”的异态,把人写得跟狂蜂浪蝶似的。但,牡丹开得太好了呀!亲们也得体谅一下,在牡丹花香里,人实在是绷不住了。
牡丹开花时,已到春深处;荡荡花开,一波一波,都平静下来。大场面铺排开,舞台空出来;似乎专等女一号了。牡丹一舒叶、一吐花,好嘛,春天的剧情,又掀一波高潮。轰轰烈烈,锣鼓铿锵;天女散花,飒爽女将。它们要是成片成园,哇塞!那真是,兴致勃勃,风雨豪华,劈面而来,浩浩荡荡。那种万象我裁的饱满,那种山河照影的张扬,那种端庄里的风情,皈依里的反叛,刚烈里的柔情,收敛里的狂放,那种摧人肺腑的美,那种咄咄逼人的势,真让人手足无措啊。
美,出格,叫人为难;艳,非常,使人惊诧!
花海拂开,花枝拂去,背景全忽略,主角出场:一朵,冲过来,它肥硕,霸气,丰腴,一下把你的心给夺了过去,夺过不算,还要张狂地把盛大之美,塞进去。在它跟前,你毫无抵抗力,那种绝艳的底气,没人阻止得了。除了感叹和心惊,你还有一点别的办法吗?没有。真没有。
姚黄魏紫,赵粉豆绿,好牡丹,使人诧!
我曾在太行山下白台峪,赏那满山立住脚就开花打朵的嫩牡丹;我曾驱车往邻县柏乡,看风雨两千年的汉牡丹;我也曾越八百里平川到洛阳,去饱览大唐牡丹。所有的牡丹,都在攒劲儿长,使劲儿开,不遗余力。它明白自己在这个季节的位置,它们是这个季节的一页锦绣。不用跟风,不抢潮流。你开你的花,我长我的叶。不急不躁,一点一点生长、开放。从容,真从容。
好日子,才开头,后面还有更好的自己。
我想,浮躁的世人,该学学这种情怀。光阴洒然,随心自在,别老是慌慌张张的;属于你的,别人抢不来,你的事,也没人跟你抢着做。像牡丹一样,不要急,要稳,一步一个坑,开花一个“碗”儿,照着光亮处,奔去。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杨柳入春之后,“菜篮子”一反常态异常坚挺,不少蔬菜价格仍保持在较高价位。清明过后,随着北方地产蔬菜的陆续上市,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