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于4月24日正式开馆的安徽创新馆,将通过不同形式的多种展品,充分展现安徽的创新“基因”。首次实现电子温度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的“小太阳”,能实现“轻松”治癌的超导回旋质子治疗系统……近些年来,被许多媒体称为“黑马”的合肥,更是凭借众多突破性的科技创新成果,书写下无数个高光时刻。
电子温度达1亿度“小太阳”取得重大突破
将在安徽创新馆展示的大科学装置模型“小太阳”许多人都“久闻大名”。它的全称为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担负着人类聚变能研究的重任,多年来,合肥“小太阳”取得了一系列国际性的重大突破。
2016年,EAST实现在国际上电子温度达到5000万度持续时间最长的等离子体放电;2017年,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2018年,“小太阳”首次实现了电子温度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获得的实验参数接近未来聚变堆稳态运行模式所需要的物理条件。
这一次的重要成果,其实不仅仅是“电子温度一亿摄氏度”,这只是其中成果之一。更重要的是,此次实验实现了高约束、高密度、高比压的完全非感应先进稳态运行模式,这相当于模拟了未来聚变堆实验的运行,因此,EAST在此次取得的一系列实验成果,是朝着未来聚变堆实验运行迈出的关键一步。
“小太阳”的突破性成果,无疑是合肥锐意进取的科学初心始终“不变”的体现,而这些成果也将为“聚变”这一世界的共同追求贡献合肥力量。4月24日,在安徽创新馆1号馆,市民便可近距离感受“小太阳”的科技魅力。
癌症精准治疗不再只是梦想
质子治疗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先进的、科学有效的癌症治疗手段之一。患者只需躺在床上,它便能犹如一把“狙击枪”瞄准肿瘤细胞,对癌细胞精准打击,实现对肿瘤的“立体定向爆破”。然而,此前我国在质子治疗领域由于缺少核心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由于国外技术封锁,国内目前屈指可数可开展此项治疗的几家机构,设备也全由国外引进。
2018年11月22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点平台——超导回旋质子治疗系统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其核心部件之一±185度旋转机架工程调试圆满完成,关键参数指标完全满足治疗需求。这台系统是我国首台超导回旋质子治疗系统,此次成果为加速推进质子治疗国产化和产业化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
参与该项目的研发人员姚瑞表示,若用国外的设备进行治疗,一个疗程花费需30万元左右,而自主研发的系统建成应用后,费用则能降到15万元左右。姚瑞透露,2019年,将进行系统整机的调试工作。同时,将启动主加速器出束实验。主加速器出束,这一步对于整个系统至关重要,争取2019年顺利完成。该系统还将争取在2019年底至2020年完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认证,到2021年启动临床测试计划。
首款国产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可将量子芯片优势最大化
在安徽创新馆,一条酷炫的量子隧道,令人瞬间有时空穿越之感。近些年来,合肥在量子技术的发展上,也逐渐形成了一方技术的新高地。
2016年8月,由中国科大主导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也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
此外,中国科大首次实现的18个量子比特纠缠,再次刷新世界纪录;连接北京、合肥、上海等地的2000公里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线路已建成;首款国产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合肥诞生……合肥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量子信息领域持续发力,在多个研究方向上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芯片运行需要一个匹配的控制系统。如果说量子芯片是人的‘大脑’,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就如人的‘骨干’,它就相当于台式电脑的主机。”合肥本源量子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在2018年成功研制出首款国产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这套系统,能将量子芯片拥有的可“秒杀”传统电脑处理器的性能优势得到最大化发挥。
“合肥造”缓冲拉杆多次助力航天工程
“创新高地”科技成果的高光时刻远不止于此。由科学岛研究团队主导的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急性白血病靶向药于去年获批开展临床试验;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等三台合肥造设备在“高分五号”卫星成功应用,实现我国首次观测获取二氧化氮等全球分布;由合肥科学岛固体物理研究所研制的缓冲拉杆,继2013年成功保障“嫦娥三号”月面软着陆后,再次作为着陆系统中的关键重要件,于今年1月3日成功助力“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在环境、医疗、航天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合肥科技力量的贡献。安徽创新馆24日开馆后,诸多安徽科技创新重大成果将集中展现,市民可“一站式”体验科技魅力。
晨报记者 刘畅司晨
新闻推荐
□钱颖一中国的教育有它的特点,这个特点中隐含了我们的长处。首先,个人、家庭、政府、社会对教育的投入很大,这个投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