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陪伴式啃老”折射情感关系利益化的爱与痛

来源:南国早报 2019-04-13 16:18   https://www.yybnet.net/

街谈巷议

□湖北杨朝清

最近,守在父母身边的子女依赖老人生活的“陪伴式啃老”一词引起了很多关注。一项调查显示,63.1%的受访者认为“陪伴式啃老”会使子女习惯依赖父母,缺少奋斗动力。在父母为子女付出的度方面,63.8%的受访者认为对于成年子女,父母不能过度以子女为中心而放弃自己的生活。(据《中国青年报》4月11日报道)

在以血缘和伦理为核心的传统家庭观念中,父母与子女之间都尽量避免直接言“利”的庸俗与尴尬,而是将利益诉求置放在道德框架之内。然而,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当下,“陪伴式啃老”难免会引发“七嘴八舌”。

和那些“无爹可拼”“无老可啃”的年轻人相比,“陪伴式啃老”很容易引发他人的嫉妒羡慕恨。在我们身边,或多或少都会有熟人可以“陪伴式啃老”,他们不仅有老人可以全身心投入帮忙带孩子,还能经常得到老人的经济资助。正是有了老人们的付出与牺牲,“陪伴式啃老”的年轻人才能岁月静好。

财富的代际传承没有原罪,老人们在经济上给予子女们一定的资助有助于减轻他们的生存压力,让他们生活得更有品质一些。对于缺乏财富积累的年轻人而言,父母的帮扶能够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只不过,年轻人一旦将“啃老”当成理所当然并形成对父母的依赖,不仅会增添父母的负担,也会让自己失去自力更生的精神之“钙”。

急剧的社会变迁,让这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相生相伴的,就是一些传统观念遭遇“变与不变”的文化冲突。不论是父母找成年子女索要生活费,还是“拒绝帮儿子买房”,抑或要求“有偿带孙”,那种将父母当成“摇钱树”进行缺乏边界、无节制索取的啃老行为,遭遇了老人们越来越多的排斥与反击。

父母养育儿女成人已为不易,儿女成年之后继续要求父母无条件付出不仅没有法律依据,也不应该得到舆论场域的肯定。“陪伴式啃老”说到底就是将情感关系利益化、将法律问题道德化,显然需要纠偏。

新闻推荐

黑龙江省教育厅:民办学校不得提前选择生源

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前选择生源;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民办学校,引导学校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陪伴式啃老”折射情感关系利益化的爱与痛)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