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内容
请扫描二维码
红顶白墙的别墅林立,街道干净宽阔,紧邻西柏坡纪念馆的西柏坡镇梁家沟村这些年面貌变化不小。走进梁家沟,随处可见各家各户的民宿招牌,路灯上则挂着“二次创业,旅游立村”的标语。
“一次创业盖房子,二次创业搞红色旅游。”梁家沟村村主任韩志平告诉记者。
红色,是西柏坡的底色。正是凭借着这“一抹红”,依托当地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许多西柏坡人走上致富路。西柏坡景区年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成为当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从一只鸡到三层楼
在西柏坡景区“两个务必”广场旁,有一栋三层楼房。这是曾接待过国家领导人的西柏坡招待所。
今年83岁的韩花珍是这个招待所的创办人。4月7日,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和家人商量新装修事宜,此时的招待所已经被脚手架包围。这些年招待所的名声渐大,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入住这里,所以要在原先的基础上扩建。
韩花珍50多岁时,丈夫因病去世,留下3个儿女和一堆外债,她扛起家庭的重任。作为西柏坡纪念馆的退休职工,利用纪念馆这一红色资源做点什么的想法蹦入她的脑海。
她卖掉家中的一只大公鸡,换得一套茶具,在纪念馆外摆上了一个茶水摊。游客饿了渴了,就花1角钱买一杯茶水、2角钱买个鸡蛋。她是村里第一个做生意的人。
“那时候日子过得可苦了,村里人看不起我,说我不好好种地,但为了生活我也没办法呀。”忆起当时的艰辛,韩花珍仍会止不住地叹气。但她有自己的坚持,茶水摊的生意越做越好,第一年就赚了4000元,不仅还清了外债,还为家里购置了电视机和录像机。
后来,茶水摊上的商品更多样化了,包括汽水、方便面、各式旅游纪念品等,韩花珍的外孙说:“什么都能在姥姥的摊上找到。”原先不理解韩花珍的村民看到她的生活越过越好,也加入做小生意卖纪念品的行列中去了。
游客逐年增多,他们的吃住问题也越来越突出。1995年,韩花珍包下了村里供销社的房子,开起第一家招待所。2002年,她又做了个大胆的决定:拆掉家里的瓦房,连借带凑投入70万元,盖起了1290平方米的3层招待所和一个90平方米的餐厅。
现在,招待所和餐厅分别由两个外孙经营,韩花珍满是骄傲:“他们现在做得比我那时候好,你看那屋子收拾得多舒服呀!他们都能吃苦,电视上不是常说吗,好生活都是吃苦奋斗出来的!”
从“有”到“好”
3月31日下午,一批客人来到西柏坡镇梁家沟村的“娜娜民宿”,上楼看了一圈后就预定了清明假期的房间。这次客人太多,不能全住下,齐娜娜就忙前忙后,又带着他们去别家民宿看房间。
清明过后,西柏坡旅游的旺季就来了。“娜娜民宿”每年五一、十一等假期的房间都会被订满,其中有不少回头客。
80后齐娜娜是村里最早开民宿的,她家大门口贴着政府部门颁发的“最美民宿”招牌。窗明几净、装饰现代,是她家有别于其他民宿的亮点,“现在开民宿的多了,就想着还是要有自己的特色,我家特色就是收拾得干净点儿。”
齐娜娜和丈夫大学毕业后原本在北京的房地产公司工作,后来因为“不想让孩子当留守儿童”,加上村里发展旅游,两人决定把握机遇返回家乡,“刚回来时其实心里也没底”。
2012年,齐娜娜的民宿开张了,丈夫也在景区开起了观光车。“那时候房费低,挣得不多但累得不行。”她说。民宿的设施在逐年更新,第一年只有一张棕榈床,第二年装了空调,第三年装了电视,后来又在每个房间都装了卫浴,现在还种了不少盆栽,墙上挂着装饰画和她自制的十字绣。
梁家沟村不久前成立了一个合作社,以期制定标准对村里的民宿进行统一管理,合作社还常组织村民培训、去外地参观。齐娜娜加入了合作社,参加了多次旅游接待、餐饮相关的培训,还考了厨师证和服务员证。
民宿的竞争压力比之前更大了,齐娜娜和丈夫时常探讨如何加强特色。但不同于刚回到家乡时的“心里没底”,她现在对未来很有信心。
“一抹红”带七彩
66岁的岗南镇李家庄村村民谷永设也是靠红色旅游脱的贫。
20多岁时,谷永设因开荒地炸断右手臂,出去打工找不到活干,只能靠捕鱼抓虾、种玉米小麦维持生活。日子在2015年迎来转机,村里搞美丽乡村建设,他盖了新房,家里离中央统战部旧址不过几百米。2017年,他开始经营农家乐,现在年收入有十几万元。
李家庄美丽乡村已经成为平山县的一个旅游品牌,村里还有十几户也开农家乐致了富。走在村里,谷永设时不时停下脚步向记者讲述当年的山沟如何变成今日的模样。
红色旅游是平山县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目前,全县培育旅游专业村50个,农家乐600余家。同时,还扶持发展特色农业、观光采摘、休闲度假等龙头企业,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赚租金、扶贫资金入股获股金、入园打工挣薪金,共带动209个贫困村的23509名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西柏坡景区作为龙头,也在推动全域旅游格局的创建。平山县是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王卫利说,平山县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旅游景点,除了红色旅游,未来要构建涵盖健康养生、现代农业、民俗古镇、文化产业等在内的丰富多彩的旅游新业态,“红色旅游是咱们的主打,‘一抹红’带七彩”。
产品业态多样的红崖谷旅游度假景区即使在非公共假期也有络绎不绝的游客。2017年从浙江返乡的王伟夫妇在景区开了一家武侠主题的餐厅,夫妻俩每天讨论2个小时,为如何吸引更多顾客而绞尽脑汁。现在,餐厅一天的进账能抵得上过去打工一个月的收入,去年盈利150万元。
“家乡旅游业建设得很好,我相信景区的发展,真的有奔头!”身着古装在店内迎客的王伟说。
新闻推荐
半岛记者韩英子通讯员乔羽报道4月8日上午,汕头路社区一家亲为老服务中心党支部开展了“手足情深”主题党日活动,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