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潭镇制刷业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末,经过四十多年的锤炼与发展,历经了四个阶段,形成了三次飞跃。
第一个阶段:上世纪70年代,源潭镇原双峰乡一些农民收购猪鬃进行分拣,加工成毛笔或油漆刷,到四川、广东等地的二级批发市场上门推销,成为源潭刷业的起源。当时民间把这种猪鬃加工和跑订单的方式称为“扞鬃”和“跑合同”,把这些业务员,亲切地称为“背包客”。
第二个阶段:90年代,走南闯北的“背包客”们发现工业刷利润更高,旋即开始尝试在家中生产工业刷。一时间工业刷成为源潭制刷业的主流。制刷方式也由纯手工生产转变为半机械化生产,销售市场也由四川、广东珠三角地区扩展到全国,实现从单一生产油漆刷到生产工业用刷及综合刷制品的第一次飞跃。
第三个阶段:进入21世纪,面对发展的新要求,源潭开始筹建民营经济园区,引导企业入园,实现从家庭作坊式生产到园区规模集约化生产的第二次飞跃,园区企业基本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
第四个阶段:2009年,中国轻工联合会授予源潭“中国刷业基地”称号,开启了源潭制刷业的第四个阶段,迎来了源潭制刷产业发展的第三次飞跃。围绕基地建设,企业、社会和政府多方协力,以品牌为荣,以创新为要,以环保为先,主动作为,联合协作,在工业刷和环卫刷等领域很快占领市场的制高点,形成了集原材料生产、刷产品加工、研发、销售、信息、物流等成熟的产业体系。
2014年起,源潭在国内率先颁布了刷制品地方标准,目前仍是中国刷业的唯一标准;2016年建成国内唯一的省级刷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17年,成立了全省唯一设在乡镇的省级行业商会——安徽省刷业商会,并成功获批全国首家以刷业为特色的特色小镇——安徽省刷业特色小镇。
据统计,目前源潭工业刷占国内市场份额70%,环卫刷占国内市场份额90%,民用刷占国内市场份额的30%。源潭因此成为工业刷、民用刷、环卫刷等多类型刷产品的头号国字牌刷业生产基地。
新闻推荐
新京报漫画/赵斌城市与人从客观条件而言,无论在财力上,还是在人力上,苏州机场建设有其现实需求。在刚刚结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