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在屯里“守”文物

来源:家庭生活报 2019-03-21 01:01   https://www.yybnet.net/

黑龙江两代父子的民俗博物馆

一场春雪过后,黑龙江省巴彦县红星村永发屯一片宁静,唯有屯里的“黑龙江北方民俗博物馆”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这座博物馆由本地人黄彦辉和父亲共同创办。馆内藏有飏扇、靰鞡鞋、勒勒车等4万余件“老物件”,大多数现今很难见到,记录着中国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历史变迁。

“绝大多数藏品都是我父亲毕生的心血。”馆长黄彦辉说,自打他记事起,父亲黄信章就痴迷于收藏各式各样的旧物,家里经常出现铜钱、线装书、老算盘等别人家没有的东西。童年时期,黄彦辉只觉得这些东西很有趣,并不了解它们对于父亲的意义。

“小时候,父亲教我看老瓷瓶上的画,给我讲它背后的故事;让我了解各种旧时农具,和我讲老祖宗的勤劳与智慧。”渐渐地,黄彦辉意识到,父亲收藏的不仅仅是“老古董”,更是那些不该被忘却的历史。

黄彦辉说,成立民俗博物馆,把这辈子积攒下的“成果”回馈给大众,是父亲一直以来的心愿。父亲离世后,黄彦辉决定继承父亲这一遗志。

于是,他开始投入更大力量,填土盖房、规划展区、布置展品,尽力完善民俗博物馆……2013年,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博物馆开始免费对公众开放;2018年9月,该馆被中国博物馆协会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如今,这座民俗博物馆共有31个展厅,包括朝鲜族、达斡尔族、赫哲族等10个少数民族特色展厅。展厅内展出的全是真实物件,完整地复制了各少数民族的住宅装潢与内饰,还原出他们的传统生活状态与生活场景。

70岁的志愿者王宽说:“我与黄信章是故交。在他们父子的影响下,我也想为弘扬民俗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像王宽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年轻的只有十几岁,年长的有八十多。“我们博物馆是非营利性质的,志愿者来馆里帮忙都是凭借对民俗文化的一腔热情。”黄彦辉说。

“很感动、很震撼”“希望优秀民族文化可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民俗博物馆保存着我们的‘根’”……博物馆入口处的留言簿上写满了游客的留言。2018年,黑龙江北方民俗博物馆共接待游客47万人次,其中不仅有当地人,更不乏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的参观者。

黄彦辉说,接下来,博物馆要在优化参观体验的基础上增加互动区,让游客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北方民俗文化的魅力。“这些藏品来自民间,属于民间,记录着历史,更记录着人们在创造美好生活时做出的努力。我愿意做历史文明的传承人,守住民俗文化的‘基因’。”

(来源:新华社)

新闻推荐

一声春雷破了68年“初雷日”纪录 北京今年首个雷电蓝色预警发布;同时发布大风蓝色预警,预计今日偏北风4、5级,阵风7级

昨日,海淀黄庄路口市民冒雨出行。新京报记者王贵彬摄昨日,北京迎来降雨,西直门桥附近车辆在雨中行驶。图/视觉中国昨日,...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我在屯里“守”文物)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