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独特之处在于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这一经济社会结构决定着中国社会的动力和功能,也影响着效率与公平。今天,中央明确提出坚持农村优先发展,实质上就是对新时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新审视和直面回应,是要在体制深处进行结构调整,重塑工农及城乡的结构关系。
回望历史,新中国建立之初,面对特定的初始约束条件,为了解决国家工业化投资不足的难题,最现实的选择就是汲取和转移农业剩余,在体制和政策安排上向工业和城市偏斜,从而形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这种结构之下,农民像土地一样奉献,像老黄牛一样勤劳,默默地拉动着国家工业化的重轭。没有农民几千亿元的“剪刀差”贡献,国家工业化就很难取得成功。
改革以来,农民获得了自主经营土地的权利、进入市场的权利、自由流动和择业的权利,加之政府大幅度增加了投入,“三农”领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纵向比较,“三农”变化之快是几千年来所未曾有过的。但是,横向比较,城乡二元结构并没有得到实质性调整,农村发展滞后和不充分现象十分明显,“三农”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最大短板。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家的实力有了空前的提升,有条件也有义务促进农业农村的发展,保障农民的权益,更多地赋予农民发展的权利和免受贫困的权利,让农民共享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切实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目的是要打破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城与乡是共生的关系,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晚年在论民族问题时曾说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句话用在城乡关系上也非常恰当,城与乡就应该是这样一种相映成趣的关系。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仅是反哺农业,回馈农民,促进社会公平,同时也是面对复杂的内外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强基固本,培育动能,提高效率的全局性战略选择。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就要做到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相信,依靠独特的体制优势和强大的动员力量,一定会把农业农村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新时代,古老的农村大地正孕育着蓬勃力量。农民,也可以有诗与远方。
新闻推荐
杨林兴主持召开市人民政府八届58次常务会议 研究促进产业园区 共建共享协调发展等工作
本报讯(记者肖婷)昨(7)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林兴主持召开市政府八届58次常务会议。会前集中学习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