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银
长久以来,人们尊孔承儒,也曾否儒批孔,潮起潮落,风风雨雨。但以史观之,儒学强盛的生命力量表现古今少有。作为一门系统的学说,进而上升为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延续演进,这样的学说就一定是具有根性的作用和价值了。所以,对创建这个学说的人及其学说生长生存环境的研究追溯和表达,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课题。
《春秋》是孔子亲自编撰的一部文化典籍,也是孔子最为看重、寄托着自己政治理想的一部书,他“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其微言大义,一字褒贬,令“乱臣贼子惧”,孔子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鲁国春秋》以豪盛之气努力接续孔子《春秋》,再现了整个鲁国的恢弘历史和社会政治状况。孔老夫子所著的《春秋》是一部断代史,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共242年之间,周天子及各诸侯国的大事,这期间,鲁国共有十二位国君在位。而《鲁国春秋》,从伯禽封鲁开始算起到鲁顷公时期的公元前256年鲁国被楚国荡灭,共有36代鲁公,790多年的历史。作者杨义堂沿着历史的脉络,按照周族的血脉传承和鲁国国君的世系,中间交织着重大历史人物和事件,娓娓道来。特别是后期,鲁国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桓兴起,历代贵族和国君的斗争,也都交代得比较清楚,向我们展现了周代鲁国这样一个贵族民主制国家的全貌。周公和伯禽之后都是贵族,他们都可以上朝堂议政,就是普通的国人,也可以参与国事活动,不能拿着奴隶制社会民尽微尘、没有作为的概念套在鲁国历史的头上。走进鲁国,你会发现,这是一个由周公“亲亲”“尚恩”的思想建立的一个东方古老民主制国家,与后来西方的民主政治迥然不同,值得我们好好体察理解、研究和探寻。
《鲁国春秋》从周公到孔子,清楚地勾画了中华礼乐文化兴起和在鲁国传承发展的脉络。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历史源远流长,这个礼的来源就是周公和孔子。周公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元圣”,他从商朝灭亡的“殷鉴”中汲取教训,感觉到敬天事鬼是无济于事的,天必须和民意联系在一起的,只有“敬德保民”才能永享太平。他建立嫡长继承制和分封制,并演示了一套礼乐制度,用礼来形成社会的差别,用乐来促进社会的文化和谐。周公长子伯禽是周朝的大祝,负责祭祀,将这套礼乐制度带到了鲁国,后世的历代鲁公尊周公和伯禽为“先圣”“先君”,都尊崇和传承这套礼乐制度,想法维护这套制度。但是,周公作为国家制度的制定者,他制定的《周礼》其实只是限于官僚制度,被称为《周官》或《周官经》。五百年之后,孔子作为社会底层的士,他信奉周礼,带领弟子们演习的礼仪,就是《仪礼》,也称《士礼》,已经是民间的礼仪了,这有个礼仪制度逐渐普及和下沉的过程。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不断地阐发和总结孔子礼的思想,形成了《礼记》,又对礼的思想进行形而上的提升,使其包容更加丰富的文化思想内容。这部《鲁国春秋》,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从周公、孔子再到后世弟子们,一以贯之,把中国礼乐文明的历史和传承发展都讲得接近清楚了。
《鲁国春秋》从鲁国大历史来研究孔子,讲清了孔子和儒家思想产生的根源。《鲁国春秋》这部书告诉人们,孔子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天时地利的因素,天时是春秋末期,鲁国出现了阳虎之乱,陪臣执国命,让鲁定公和季孙氏看到了底层人士的力量,改变了只有属于伯禽之后的贵族才能当官的历史,开始重用平民出身的孔子,孔子由此登上历史舞台;地利是孔子所在的鲁国,是周代保存周公礼乐最好的国家,经常在周公庙里用八佾舞表演来祭祀周公,演奏的音乐就是上古的《韶乐》《大武》《大夏》等六代乐舞,唱的诗就是《雅》《颂》和各国的《国风》,《尚书》等典籍就藏在宫室里,《鲁春秋》就是鲁国史官记录的历史,文王的《易》、周公的《易象》都在鲁国得到保存。孔子一生栖栖遑遑,周游列国而没有成功,68岁回到鲁国后也不受重用,他带领弟子们编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到他73岁去世,只有短短五年的时间,就编订了《六经》,如果不是有鲁国的文化基础,他亲自去各国采风,搜集诗歌,编订一卷《诗经》,也是很难完成的。换句话说,正是因为鲁国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孔子抓住了这些文化,述而不作,才成就了孔子和儒家思想。
《鲁国春秋》讲好故事、塑造人物、渲染气氛,从文学上看也是比较成功的。《鲁国春秋》十分注重讲故事,讲引人入胜的故事,许多故事情节紧凑,前后照应,让人不忍释卷。《左传》中记载了许多有关卜筮、日食等灾异之事,晋代人据此批评《左传》“其失也巫”,其实,这是当时鲁国政治生活中的现实状况。杨义堂在《鲁国春秋》中就选用了几处,如鲁昭公时期,出现了日食,主对国君不利,季平子看不起国君,不让举行祭祀活动。几只八哥飞到宫廷里做窝,鲁昭公很高兴,但是大臣很害怕,说民间有儿歌“八哥来做窝,国君居乾侯,八哥住宫中,国君住野外”。后来,果然鲁昭公被驱逐,住在晋国边界上的一个叫乾侯的小地方。这不能简单地归为“巫”或者说成是迷信,这是当时人们真实的心理愿望写照。在这部书中,人物有上千个,重要人物也有上百个,作者根据历史上的记载来铺陈故事,许多人物写得栩栩如生。例如周公勤奋与忧郁、鲁隐公忠心不二、鲁文公文弱不争;再如文姜的沉沦与救赎、季文子的小心谨慎、季武子的自私自利、东门襄仲的心狠手辣、叔孙豹的风流倜傥,还有子家羁的忠勇刚烈、阳虎的胆大包天,仿佛就是一幅长长的鲁国人物画廊,让历史真的“活起来”。《鲁国春秋》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恰到好处地引用了《诗经》中的原诗,“《六经》皆史”,《诗经》中有许多是历史事件的真实写照,周公东征的《渐渐之石》《破斧》,文姜淫乱的《南山》《载驰》,西周灭亡时周赧王吟诵的《黍离》等,信手拈来,比比皆是,作者用这些诗来印证历史,渲染气氛,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底蕴。
从《春秋》纷乱的事件中理清思路,找寻智慧,奉献给这个中华文化复兴的伟大时代,对于返本开新、坚定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闻推荐
□林振宇伟大的天才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不朽名画《蒙娜丽莎》一直是个不解之谜。许多科学家、史学家、摄影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