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陈建宗 通讯员 赫元涛
春节期间,记者走进环县芦家湾乡桃李湾村村民刘兴元家,土院子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净整洁,门前种着一排整齐的花椒树。在院子的一角,刘兴元正推着刨子,刨花飞溅,一块小案板即将在他手中完成。
“过年前,建筑工地停工,我便回家了,年后再出去打零工。”“我们两口子耕种40多亩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小杂粮,农忙时在家干农活,农闲时我就去建筑工地做水泥工。”刘兴元说道。
刘兴元今年54岁,全家6口人,儿子和儿媳长期在宁夏固原等地打零工。2017年儿子结婚,家里因此欠下了近20万元的债务。为了及时还上借款,当年干完农活,刘兴元就来到邻近的固原市建筑工地打零工。
“在工地,经常是七八个人挤一间简陋的工棚,夏天热冬天冷。”说起外出打工的心酸,刘兴元感慨道。起初他也很不习惯,但是一想起家中的债务,只得咬牙坚持,慢慢也就适应了。
刘兴元主要从事水泥工,早晨四五点钟就起床干活,一直到十一二点,已是浑身酸痛、筋疲力尽,以至于连模板都拿不动了。吃完饭也没有时间歇息,还要一直再干到晚上七点钟。农忙回家种地时,周边谁家盖房子有零活,他也要去当几天小工挣点钱。
从桃李湾村到芦家湾乡街道,有15公里的山路,后来通了柏油路和班车,刘兴元都是步行一个多小时前往,为的就是节省6块钱车费。刘兴元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能省多少是多少,好日子要拼也要从牙缝里抠。”
刘兴元的儿子也在建筑工地搞粉刷,父子俩常年奔波在各大建筑工地,两年时间就还了10万元债务。“2019年,我们打算再好好务一年工,争取年底实现脱贫。”刘兴元说道。
新闻推荐
新华社贵阳2月17日电为不断满足群众亲近自然、享受绿色生活的需求,贵州正积极开展森林步道建设,预计到2025年,全省将建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