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年的气息扑面而来。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放慢奔波的脚步,在春天到来之前,休养生息、收网静候。冬天的白洋淀,静穆中藏着勃勃生机,一场突如而至的雪,一条喜庆的鱼,一抹纯粹的红,将白洋淀映衬的宛如仙境。人们用各种形式的活动迎接新的一年,祈愿更好的收成、更多的希望。
这是雄安新区成立后的第二个春节,一场非遗大戏正在上演。鼓槌落、三弦起、“好戏”开幕。舞台上腔调十足的,正是王派西河大鼓第四代传人赵连方和他的搭档。
自古道“周书李戏”,大鼓书发源于周,由《周庄王》“击鼓劝臣”说书始。清道光咸丰年间,河北艺人马三峰综合弦子书与木板大鼓两种民间艺术形式,开西河大鼓之门派。
王派西河大鼓风韵独特,它发源于民间,亦生长于民间,是极富市井色彩的民间艺术。它将说书与演唱互为补充,说书时声情并茂、引人入胜,演唱时慷慨激昂、洪亮清脆。在众人眼里,说书人不仅博闻强识,更是精通各类志怪传奇的百事通。
正在教孩子们唱大鼓的是容城县西河大鼓的非遗传承人王凤仙、邵振清夫妇,二人当年因西河大鼓结缘,一路三十载琴音相伴,是圈里最著名的神仙眷侣。
弹弦、敲鼓、发音、押韵,古老的腔调在孩子们的一招一式下,恍如穿越了时间与空间,带着前所未有的激情与活力,声声入心。
白洋淀人不乏嘹亮的好嗓子,这里的大戏同样不断。保定一带也是个多剧种繁衍发展的地区,包括高腔、北昆、老调、丝弦、哈哈腔、河北梆子、定州大秧歌等20余种。地处白洋淀南岸的南冯村,是老调梆子的重要发源地。几乎上了点年纪的村民,人人都能唱上两段。也正是这个村子,走出了保定老调的一代宗师——周福才。
周福才的孙子周美昆,将爷爷当年使用过的戏服和戏箱,当作传家宝一般珍藏着。这些穿越了近一个世纪的老物件,即便就那样安安静静地被放置在某处,都仿佛能窥见一代宗师的风采与戏魂。
如今,像西河大鼓、保定老调这样的艺术之花在白洋淀沿岸各自绽放。保定老调剧团,就坐落在保定城区内的这座梨园街上,西河大鼓的各个书社,在雄安广泛传播。这些百转回肠的腔调,承载了人们的喜怒哀乐,传递着人们对生活的孜孜以求。这是一方水土与生俱来的血脉与传承,是耳畔永远难以忘怀的那缕乡音乡愁。
(原题为《12集微纪录片<乡愁 雄安>今天推出第一集<古韵梅花天地新>》)
新闻推荐
新华社石家庄2月16日电(记者刘桃熊)2019年开工鞭炮声刚过,京都羊毛交易中心就迎来送货的货车。“这一批羊毛来自土库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