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扈宏毅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近视率的增加以及近视的低龄化,是一系列综合因素造成的,其中既有来自学校课业压力的因素,更有来自家庭的多种原因。要想有效改善中小学生近视的现状,仅通过老师、学校的努力还远远不够。
稚嫩的脸庞上挂着一副厚重的眼镜,这是我们时常见到的现象。为此,有些地方也尝试想办法保护学生视力。14日,浙江省教育厅联合八部门,发布了征求《浙江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告,明确严禁使用APP布置作业。公告还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
可以说,《意见》的要求周到而细致。据悉,除了取消或减少作业量,还规定了保证每天的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更严肃的是,学生视力保护工作还要纳入政府考核。教育部门能拿出这样的魄力改善学生视力,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拒绝一味追求考试成绩,是真的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把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综合素质放在了教学的重要位置。
不过,当前我国中小学生近视率的增加以及近视的低龄化,是一系列综合因素造成的,其中既有来自学校课业压力的因素,更有来自家庭的多种原因,要想有效改善中小学生近视的现状,仅通过老师、学校的努力还远远不够。
书面作业的取消或者减少,虽然有利于孩子的休息和眼睛的保养,但却可能会让家长们采取其他方式把休息时间填补起来。面对客观存在的升学压力,很多家长为孩子安排了课外补习班,额外的课程和习题成为孩子的另一种负担,甚至比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多,而这也是老师和学校无法左右的。
另外,当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这些高科技的电子产品走进越来越多的家庭,被越来越多的儿童当做好伙伴时,他们的视力也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的孩子甚至还没有上小学,就已经因为长时间使用手机、平板电脑而戴上眼镜,仅仅避免通过APP布置作业,还远远达不到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的目的,这其实还与父母的教育方式和观念不无关系。如果孩子的视力问题不能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单凭学校一方采取措施很可能收效甚微。
浙江教育厅的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是一次积极的努力,但它更应当成为一个启示,由此唤起家长们都来关注孩子每况愈下的视力问题。提高成绩不是必须要付出视力下降的代价,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对症下药”比一味挤压休息时间更为有效,别让超负荷的补习任务夺走孩子的锻炼时间,也别让平板电脑替代了父母的陪伴,使孩子沉迷其中,同时这也启发其他地区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多给孩子一些身体上的关爱与呵护,为他们正常的睡眠和娱乐时间提供制度保障。
新闻推荐
上海“网约护士”的时代要来了。2月1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确定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