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四川80后工程员张洪:7年青春浇筑港珠澳大桥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9-02-14 03:07   https://www.yybnet.net/

张洪(中)和他的团队一起研究沉管预制技术。

张洪。2019年2月13日,年快过完了,四川人张洪这两天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再次赶赴珠海,站好港珠澳大桥建设者的最后一班岗——交接大桥沉管隧道的维护工作。从大桥2011年开始建设算起,张洪已在港珠澳大桥坚守了7年。刚刚过去的2018年对他而言,是颇具纪念意义的一年。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这意味着这座他用7年时间参与修造的大桥终于交付使用。当天上午,张洪守在电视旁看完了开通仪式,7年来,他的人生和这座大桥一起成长。

初来乍到

突破技术封锁

2011年7月,张洪初到港珠澳大桥项目时28岁,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4年。据他回忆,刚到项目上,他所在的Ⅲ一工区就被分配到重大任务——在中国开启“工厂法”预制海底隧道沉管,张洪主要负责沉管预制过程中的钢筋施工方案的编制。

超级沉管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还是零起步。为了能借鉴一点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张洪他们团队专程到连通瑞典与丹麦的厄勒海峡大桥工程进行了考察拜访,想了解一下大型沉管隧道到底是如何建造出来的,得到的收获却是仅有的一本薄薄的英文参考文献,“关于沉管如何预制的介绍不到30页。”张洪说。

面临着国际社会的技术封锁和超级工程高标准的要求,大家意识到,港珠澳大桥沉管的预制,既无先例可循,也无捷径可走,唯有自主攻关。张洪和他的团队,成了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第一个掌握国内超长深埋沉管预制技术的团队。

在沉管足尺模型试验过程中,张洪和大家一起验证沉管预制的施工方法、技术参数和质量控制标准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将沉管预制的整个流程、所有工艺事先演练一遍,如钢筋怎么加工、模板怎么安装、混凝土怎么浇筑、沉管怎么顶出去……努力从实践中找寻到最佳的施工方案。

2012年5月,首节沉管开始预制,第一个节段依然是由他所在的Ⅲ一工区负责,海底隧道沉管的批量预制也从此开始。历经四年半,所有沉管才全部预制完成。

稳中求进

“小兵”终成“大将”

突破技术封锁仅仅是一个开始,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张洪和他的团队还面临诸多考验,施工效率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提高工效,张洪和其他技术人员基本24小时不离现场,为的就是获得现场的第一手资料,以此来修正工序顺序、资源配置、优化工装设备等。例如,钢筋怎么绑扎,先绑哪一根,预埋件的安装时机,每个工位的人员布置是否足够,基本工效如何,这些都是张洪和工友们一步步摸索出来的。

第一批沉管节段的预制周期长达17天,远远不能满足预期要求,但是经过一系列的措施优化,以及人员自身的熟练程度提高,预制的工效慢慢得到提高,自第三批沉管预制开始,节段预制周期已经缩短至8天的最短合理周期,这个速度一直稳定持续到2016年底沉管全部预制完成。沉管顶推速度从最初的近两个月,也不断刷新纪录,7天,6天,4天半……。“到了沉管预制的中后期时,大家施工技艺已经达到了‘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张洪说。

而在7年时间里,随着张洪业务能力的不断增强,他也从施工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一步步成长为技术主管、工程部长、副总工,副经理、总工。

年轻力量

彰显青年本色

在7年的港珠澳大桥建设生涯里,令张洪印象最深刻的当属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用他的话说,这不仅是为海底巨龙点睛的一笔,更重要的是,这是由5支青年突击队完成的“战役”。他们平均年龄才28岁。

张洪回忆,虽然做了反复演练,青年突击队首次浇筑还是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难题,最终接头内,空间极其狭窄,泵管的连接与转换成了最大的麻烦。最终接头浇筑,采用跳舱方式,笨重的泵管需要人力来回转换,既费时又费力。而混凝土等待的时间经不起丝毫耽误,一旦超时必须废弃。

一阵雨打过来,队员们的心更加焦虑,浇筑被迫停止;晚上10点,总部联合工区紧急会商,如何解决泵管转换难题,让大家陷入了沉静,“试一下三通管”,队员刘超的话让大家眼前一亮。他们说干就干,一个个手拿肩抗,和工人一起用最快的速度组装起“麻花状”的三通管,经验证,浇筑效率翻了一倍。清晨6点,迎着伶仃洋的第一缕阳光,他们胜利完成了首次浇筑。

经过16天的艰苦奋战,他们填补了国内高流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空白。最终接头出坞的那一天,张洪站在坞门外,悄悄送“她”离开。5月2日,在众家单位的齐心协力下,最终接头完成了“她”的惊世双吻,胜利的欢呼声响彻伶仃洋。

然而,突击队员们丝毫不敢放松,因为合龙口在30米的海底,仅有30天的临时止水时间,为确保安全,需完成刚性连接,而这个过程,也是最险的一关。

5月27日,突击队已经在高温高湿、封闭的结合腔内,战斗了25个昼夜,身体疲惫到了极点;来不及休息,还需继续坚持。因为即使钢做的连接板,对于海水巨大压力来说也是薄如纸片,铸牢、锁定最终接头,还必须往基础部位注入超低强度不分散混凝土。基础注浆的过程中,正逢台风“苗柏”刚刚过境,施工现场风大浪高,预埋的注浆管摇摇欲折,一共4根浇注管,陆续堵了3根,张洪和他的突击队员试了很多办法,泵管拆拆合合,混凝土断断续续,坚持了8个小时才将浇注管顺利贯通,队员们被飞溅的混凝土弄得灰头土脸,一身工装又脏又湿,他们却一直没有放弃,经过两天两夜的奋战,灌注终于结束,最终接头几大重要工序圆满完成。队员们相拥而泣,而此时,漆黑的角落,技术员刘宇和曾庆喜,已经躺在地上睡着了。

在岛隧工程中,张洪是走完全程的人之一。七年中,他得到了很多,但也深感对自己家人的亏欠不少。从入岛到工程结束,他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即便每次回去,也都是待个三五天就被工程项目的事逼着赶回了施工现场。七年的假期累加起来,陪伴父母和妻子的时间也不足三个月,“我们团队里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在小孩出生的时候,父母生病的时候,都没能守护在自己家人的身边……”张洪说。

“我自己选择的路,即便跪着也要勇敢、坚强地将这段路走完,才能无愧于这项伟大工程。”张洪说,虽然港珠澳大桥项目已经完工,但他和大多数工程管理技术人员一样,仍将继续奔波在各地,为祖国的各大工程添砖加瓦。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陈彦霏

快来推荐

你心中的新青年

“新青年上封面”封面人物大型公益评选活动已正式启动。

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我们将通过网友推荐、专家评审,在文化、公益、科学、艺术、体育、商业等多个领域中,选出10名具有时代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新青年授予“封面人物”的称号。

说出那些曾给过你感动或激励的青年,让他们上封面吧。

推荐方式

推荐平台继续开启,欢迎您通过封面新闻App的爆料平台,推荐你心目中能够代表中国力量的新青年;与此同时,也可以在封面新闻的微博、微信等平台的相关稿件下方留言,向活动组委会推荐候选人。

评选标准

①年轻:14-40周岁

②正能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

③责任感:遵纪守法,品德高尚,甘于奉献

④创新力:勤于学习,善于创造

⑤引领风潮:在本职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

新闻推荐

我国已有超400家贫困县医院成为二级甲等医院

新华社北京2月13日电(记者王秉阳)记者从国家卫健委1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的县级医院工作开展...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四川80后工程员张洪:7年青春浇筑港珠澳大桥)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