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实质上是一种氛围,过的是一种心情。浓浓的年味让人回味,倍感温馨。
然而,近年来,人们普遍感到年味淡了许多。究其原因,固然与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平时相聚机会多、对过年的期盼不那么强烈有关,更重要的是因为人们过年的方式变得单调、缺乏文化韵味。
不止春节如此,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也呈现出这种状况。传统节日衍生出与之相对应的传统文化活动,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是前人在生活中创造与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虽然现在的生活环境以及物质条件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文化的内核不应被丢弃,优秀的文化基因还需要继续传承,这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签,也是亿万中华儿女的精神桥梁。
那么,该如何激活年味?我们不妨从传承传统文化做起。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能让人们真切体会到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和凝聚力,能让传统节味变得更加浓郁、节日文化活动更有活力。可以说,越是传统的、民俗的,就越有乡愁的味道。
因此,激活年味,就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精神文化追求也在提升,过年要在继承中创新。春节传统文化丰富,写福字、贴春联、挂灯笼、互拜年、走亲戚、祭祖先、吃团圆饭等等,要继承好、弘扬好、延续好这些传统文化,是文化的进步,时代的要求。同时,要在继承中创新一些新文化元素,搞好移风易俗,转变思想观念,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媒体、文艺作品等,创新文化元素,让老百姓直接感受年味的多元化,利用传统和现代等手段,办出时代气息,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玩赏习惯,营造热烈、喜庆、祥和、新颖的节日氛围,是大家喜欢的过节方式,也才有浓浓的年味。很多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的文化与历史元素,也有各具特点的传统文化活动,在传统节日里应该把这些地方特色释放出来,让更多人参与其中,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助力。
激活年味,需要把传统文化活动“搞起来”。过年的年味,要有多样的活动来渲染。金色锣鼓敲起来,幸福歌儿唱出来,大红灯笼挂起来,欢快秧歌扭起来……民俗活动是年味的“添加剂”。同时,要挖掘文化资源,汇聚多种文化载体,采取多种形式,活跃节日文化,要积极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特别是要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拿出来,达到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目的。要结合“三下乡”活动,开展文化进农村、进社区,使群众感受到特色鲜明、别样浓郁的传统文化内涵,用丰富多彩的“文化年货”,让节日文化生活更充实、更多彩,让年味更实足。
当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除政府“搭台”之外,还需要百姓“唱戏”。每个人都有分享传统文化的权利,也需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多为喜庆祥和、充满过年气息的传统文化活动捧捧场、喝喝彩,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更深地体验生活的情趣,在有滋有味的文化节味里尽享快乐。
新闻推荐
“每个穿越了大半个中国回家过年的孩子,都是生活的导演。”这是某商品的广告词,文字简洁有力,戳中人心。说得也是,我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