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条河流的历史文化之秘

来源:西安日报 2019-02-01 05:12   https://www.yybnet.net/

北上著者:徐则臣出版者: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陈华文

《北上》中的“北”,是地理之北,亦是文脉、精神之北。大水汤汤,溯流北上,小说跨越运河的历史时空,探究普通民众与中国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探讨大运河对于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地理、文化以及世道人心变迁的重要影响,书写出百年来大运河的精神图谱和一个民族的旧邦新命。

刚刚40出头的青年作家徐则臣,可谓少年成名。他在20多岁时,就陆续在《收获》《当代》《上海文学》这类主流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如《跑步穿过中关村》《如果大雪封门》《天上人间》等中短篇小说,笔者曾经读得如痴如醉。作为北大中文系出身的高材生,徐则臣的文风深沉厚重、文字行如流水,与他的年龄极不相符。他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北上》,在文学世界中承载的文化、表达的思想,再一次走向新高度。

《北上》是徐则臣潜心四年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阔大舒展,气韵沉雄,以历史与现实两条线索,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1901年,为了寻找弟弟马福德,意大利旅行冒险家保罗·迪马克以文化考察的名义来到中国。这位意大利人崇敬他的前辈马可·波罗,并对中国及运河有着特殊的情感,故自名“小波罗”。

而小说的主人公之一——谢平遥作为翻译陪同小波罗走访,并先后召集起挑夫邵常来、船老大夏氏师徒等中国社会的各种人士一路相随。他们从杭州、无锡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这一路,既是他们的学术考察之旅,也是寻根之旅。当他们抵达大运河的北端——通州时,小波罗因意外离世。同时,清政府下令停止漕运,运河的实质性衰落由此开始。一百年后的2014年,中国各界重新展开了对于运河功能与价值的文化讨论。当谢平遥的后人谢望和与当年先辈们的后代阴差阳错重新相聚时,各个运河人之间原来孤立的故事片段,拼接成了一部完整的叙事长卷。这一年,大运河申遗成功。

《北上》中的“北”,是地理之北,亦是文脉、精神之北。大水汤汤,溯流北上,小说跨越运河的历史时空,探究普通民众与中国的关系、知识分子与中国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探讨大运河对于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地理、文化以及世道人心变迁的重要影响,书写出百年来大运河的精神图谱和一个民族的旧邦新命。在这个意义上看,大运河是中国的一面镜子。作为中国地理南北贯通的大动脉,大运河千百年来如何滋养着一个古老的国度,又是如何培育了一代代独特的中国人,在作品中亦有深刻的思索。

徐则臣是有大气象的作家。为了创作这部小说,这几年中,他有意识地把京杭大运河从南到北断断续续走了一遍,这一路旷日持久的田野调查,改变了他对运河的很多想法。曾经,他对运河不以为然,因为他少年时就在河边长大。后来见识增长了,对历史文化认识更深了,对运河的眼光也发生改变,他觉得自己有责任,为这条河流创作一部长篇小说。这些年来,他一点点地把运河放进小说里,也培养出了对运河的专门兴趣,但凡涉及运河的影像、文字、研究乃至道听途说的典故,他都认真地收集、揣摩。也正是基于多年的专注,在泛泛地以运河为故事背景的写作之后,他决意倾囊而出,把大运河作为主角推到小说的前台来,于是也就有了《北上》这部长篇的降生。

无论中西或古今,河流都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不同文明文化形态的出现及其发展,都与河流产生种种关联。但是将河流作为小说写作的主要对象,其实并不多见。20世纪80年代,张承志曾创作成名作——中篇小说《北方的河》,将黄河、无定河、湟水、永定河这四条北方的大河串联起来,加上追忆中的新疆额尔齐斯河与梦想中的黑龙江,众多北方河流在张承志情感奔涌的文字中迸发出雄健的气质,众河流淌的是中国文化的多重象征,无形中和当时的寻根文化思潮遥相呼应。如今,徐则臣的长篇小说《北上》,以30多万字的篇幅,酣畅淋漓地写一条河流,且是一条贯通南北、穿越历史的京杭大运河。他笔下这条贯穿南北的历史长河、人文长河,与张承志的北方大河全然不同,文化符码的象征性逐渐弱化,不再是张承志带有力量的抒情,而是一百多年前意大利兄弟俩各自穿河北上,所看所闻所亲身经历的中国。可以这么讲,与其说这部小说是在写京杭大运河,还不如说是通过运河讲述百年中国社会变迁的磅礴历史。

历史上,京杭大运河除了漕运功能外,还有军事、水利、商业、文化、生态等诸多功能。不同时期,这些功能的作用和影响力有所差异。现在,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京杭大运河,尽管军事和对外交流的功能基本已经消亡,但是文化记忆、历史见证、休闲旅游、生态环境功能却在不断凸显。在《北上》当中,徐则臣以一种比较的视野进行文学书写,形成了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故事与图像多重的比较视野,同时以20世纪诸多重大事件介入到人物行动与命运中,使这部小说具有了历史的长度、题材的难度、艺术的厚度。坦率地讲,70后这一代作家,历史甚少成为小说叙事的焦点,至多是叙事的背景。而徐则臣,以巨大的写作勇气,深入历史的深处,在这部小说中重塑了70后一代作家的新形象。

新闻推荐

2019央视春晚举行发布会全国各大喜剧团队 将“热闹大团圆”

本报讯(记者陈蕙茹)昨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北京召开2019年春晚新闻发布会。央视副总编辑朱彤在介绍2019年春晚筹备情况时说...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一条河流的历史文化之秘)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