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余秀华曾因一首诗歌“火遍大半个中国”,后来,她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首部诗集,名为《摇摇晃晃的人间》。据该出版社消息,余秀华的首部小说《且在人间》已于今年初正式出版。
“风刮在脸上,如纤细的鞭子,弄得她面部神经愈加紧张。她伸手去,想抓住这些鞭子,显然,不可能。”这是《且在人间》的开头第一句,这如诗一般的语言就是余秀华小说中的文字。
小说中的女主角几乎就是余秀华本人:患有“脑瘫”、农村妇女、不幸婚姻,以及她最爱的诗歌,但是女主角渴望被当成一个普通的健康人来对待。爱情的缺失,家庭的不幸,生活的种种际遇让她用诗歌的方式把情感抒发出来,最终她用诗歌创作出了一个文学的世界,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其实,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余秀华,通过诗歌让大半个中国的人重新认识了她。
余秀华:不会成为一个小说家
余秀华介绍,这是她的第一部小说集,她对自己写小说的才华并不满意,觉得还是写诗歌更得心应手,“因为有一种惯性在里面,我是一个诗人,为什么转型为一个小说家?我觉得有时候你作为一个写作者,不应该被限定在某一个身份中,比如诗人或者是小说家,我觉得你的文笔是为了你的题材服务的,诗歌的形式不足以表达,随笔也不足以表达,有些时候只能借助于小说。”余秀华认为,写小说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但是比写诗歌和随笔来得更过瘾,“我觉得自己不会成为一个小说家,因为我是一个诗人,将我的生活简单直接粗放表达,这是诗人天真的方式,而小说家则更为缜密、绵长,成功的小说家一定是‘老奸巨猾’的。”
虽然是因诗而出名,但余秀华第一部写出的作品却不是诗歌,而是小说。余秀华回忆,自己上学的时候刚开始是右手写字,后来考不上大学就怪右手,于是回去练习左手写字。曾经她用手写字都非常困难,而用左手写字,终于在一部小说中练成了,她说:“这是左手对我的贡献。”
余秀华直率而坦诚。她说,诗歌写得好的人,小说可能写得很好,但是小说写得好的人,诗歌一定写不好,写诗歌的优势是非常必要的。写小说的人,不可能用纯真的心灵再投入到诗歌里。
女主角身上有她自己的影子
余秀华说话向来很直接,她认为,自己的才华不够,还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不过她很善于学习,“太善于学习也是我的一个缺点,任何人我遇到马上可以找准他的缺点和优点。”
值得一提的是,诗人余秀华的小说处女作首发于很多中国作家梦寐以求的《收获》杂志,发表的栏目是“自传体小说”。
既然是“自传体小说”,小说中的主角周玉身上有余秀华的影子,在她的理解中,所有这一切的发生,皆缘于自己有一个残疾的身体。只因为如此,所以,在这部篇幅不算长的“自传体小说”中,曾经多次出现周玉“痛恨”自己身体的文字:“无论怎么想,周玉都感觉到沮丧。她的善良和才华为她打开了一扇门,而她的残疾却在后面迫不及待地又关上了。残疾!她咬牙切齿地恨它,它如同附加在她身上的另外一个人。她想把它扯下来,但是她这个时候却又找不到它。”
就这本小说,余秀华说:“下笔就成,成而不改,这是我写作很大的缺陷,我没有耐心去修改。不过题目是可以改变的,任何小说的结构都是可以改变的,所以写小说的乐趣就是可以把一个故事的起点分成无数个岔道口,然后有无数的结局,所以是散状的,所以比随笔和诗歌要薄,诗歌是讲述语言的艺术,诗歌是语言的规划。”
红星新闻记者 陈谋
新闻推荐
全球瞩目下,中国21日亮出2018年经济“成绩单”——●经济增速6.6%●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CPI比上年上涨2.1%,低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