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1月20日电 (记者 谭元斌)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致死率达30%,目前缺乏有效的疫苗和药物进行防控和治疗。我国科研人员在该病毒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为其防治奠定了基础。
记者20日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了解到,华中科技大学和该所联合研究团队首次系统地揭示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入侵宿主细胞及在胞质中转运、释放的精细动态过程。在研究中,他们采用的技术手段为基于量子点标记的单粒子示踪技术及多色成像方法。
据该研究负责人介绍,入侵是病毒感染的关键步骤,也是很多抗病毒药物设计的靶点。因此,该研究对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Small》。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小宁通讯员窦亚昆)2019年,是日照高新区以升促建国家高新区决胜之年。日照高新区将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