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过了腊月半,就把年货办。”春节临近,人们都在忙碌着置办年货。按传统习惯,置办年货主要是物质方面。不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今人们吃得好、穿得暖。因此,笔者想给大家提个醒:喜迎新春,置办年货,别忘了备好一份健康向上的“精神年货”。
过去,物质生活相对匮乏,过年是令人期盼的一件事情。孩子们掐着指头盼望能吃上香喷喷的饺子、穿上崭新的衣服、燃放响亮的鞭炮……当物质越来越丰富,日子越过越红火,年节与平日的区别越来越小时,不少人产生抱怨:口味变刁了,年味变淡了。可以说,物质上的年货准备得再周全,也很难让人耳目一新,倒不如准备一些“精神年货”,调节一下人们的精神生活。尤其是每逢新春佳节,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农村,因为缺乏健康向上的娱乐活动,酗酒、赌博、封建迷信等活动乘虚而入,成为春节里不和谐的音符。因此,仅仅办“物质年货”已不能满足人们过年的需求。除了吃、喝、穿外,还需要充实精神生活。在春节假期的空闲时间里,看一些文化书籍,听一些经典歌曲,看一些精彩大片录像,参加一些文化娱乐活动等,在拥有“物质过年”的同时享受“精神过年”,使春节过得更有文化品位,也更有意义。
春节被称为“中华民族最大的非遗”;年文化,被称为凝聚中华民族的“中国结”。营造和谐喜庆的节日气氛,不能不准备一些“精神年货”。那么,我们需要准备什么样的“精神年货”呢?一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和安排好“精神食谱”。读书、听歌、看电影等,都是很好的心灵小憩,也让年味别有一番情趣。二是在安排春节生活时,留出专门时间给老人,陪老人说说话;不要全部时间出去和同学、战友等聚会,留出专门时间给家人,陪陪爱人和儿女,这也是一种特别的“精神年货”。三是给孩子们买些书和学习用品。四是过去的传统娱乐活动如跑旱船、舞狮子、踩高跷等,渐渐消失,群众对春节期间的精神文化需求非常突出,解决“文化饥渴”的问题异常迫切。因此,有关单位和部门应根据需求,适时地开展一些送“精神年货”活动。比如送戏下乡,送图书进社区等,让群众能够过一个欢乐、祥和、热闹和充实的新春佳节。
新闻推荐
去年8月1日凌晨,面对持刀劫匪,湖南祁东的哥邹向科,两次启动了车载一键报警系统,但最后依然不幸遇害。当月15日,犯罪嫌疑人向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