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新
黑龙江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张乃心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学校和家庭普遍忽略科技创新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素养上的重要价值,学校与家庭对语数外的重视程度阻碍了中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
张乃心委员揭示的问题,不是一个地方性的局部问题。近四十年来,全国中小学就有“大三门”语数外与“小三门”音体美之说,至于理化生,则是夹在大小三门之间的“不大不小门”或曰“七上八下门”,重要程度“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素养”,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就有不少地区进行了综合科学课程的改革实践——从东北师大附中一所学校进行综合科学课程实验,到上海市部分学校进行综合科学课程实验,再到浙江一个省进行综合科学课程实验,到本次新世纪综合科学课程改革,我国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经历了20多个年头。然而,举步维艰。
浙江基础教育初中段有一门特殊的综合理化生的科学课程,其中有大量的实验探究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素养”至关紧要。不幸的是,就是这样一门符合时代潮流的学科,却形同虚设。由于科学课程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几乎所有的科学教师对科学课程的教学都会感到力不从心,缺乏积极性。表面上看来,“综合科学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实质上一本《科学》教材,最终还是理化生三科教师各据专业所长各教各的。所谓综合,不过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三门”由于中考占分比例高,摆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师资配备精益求精。虽然数学是理化生的基础,语文是基础的基础,但非基础课程之于创新能力的重大价值,一些学校的掌门人对此或无视或不明。
就自然科学而言,理化生的实验是创新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最重要的途径。但是,在应试主导一切的背景下,高扬语数外分数旗帜的另一面是理化生实验的相对式微,一些具有实验天赋、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在语数外的分数“南墙”下前景黯淡。
有这样一个实验:将跳蚤放在桌子上,一敲桌子,它的起跳高度在自己身高的一百倍以上;将其置于一个玻璃罩内,再让其跳,多次碰壁后,跳蚤便把起跳的高度降低到罩顶以下;最后当玻璃罩接近桌面时,它就停止跳跃,即便拿掉玻璃罩,跳蚤已经成了“爬蚤”。科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作“自我设限”。
这样的实验看似有趣,但如果在教育领域里如此实验则令人心情沉重。一些语数外学习成绩暂时处于中下游状态而理化生实验动手创新能力颇强的孩子,往往因此于孤立与静止间成了牺牲品。所以,对张乃心委员的呼吁,切莫充耳不闻。一种“爬蚤”式教育扼杀正每天在学校里发生,必须加以警惕。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消息28载隐姓埋名,填补我国原子核理论空白,实现氢弹突破和武器化——1月16日,对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