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海迈出了社区治理创新的步伐。市委一号课题成果《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设立了“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目标。
在此背景情况下,上海市徐汇区“绿主妇”工作室、黄浦区志愿者服务站等各区创新社区治理模式纷纷涌现。
居民参与是本轮社区治理创新的重点。2018年,民革上海市委课题组在对徐汇、闵行、黄浦以及普陀区等项目综合调研考察后,发现上海在社区治理创新中居民参与“共建、共治”还存在有待改进的空间。
为此,民革上海市委拟在2019年上海两会期间提交题为《推进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的大会发言,建议强化居民参与意识,并发展社区自治组织,加强多元参与力量。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民革上海市委课题组发现,目前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还存在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第一,居民参与机制可持续性乏力。
居民持续参与社区治理活动的热情与主动性不足,居民社区项目参与意愿较低,年轻力量尤其不足,现有社区居民参与机制对当下年轻人缺乏吸引力。此外,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单一,居委会承担了过多职责。
第二,居民参与渠道缺乏。
在目前的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的常见渠道主要有五种:关键公众接触、居民调查、居民投诉、居民会议、居民听证或社区管理咨询委员会。但通常事件从反映到解决需要一定时间,具有滞后性。社区居民对传统的居民会议认可度与参与意愿逐渐降低,认为居民会议耗时长且对社区问题较难达成一致意见。
第三,居民参与的制度平台不健全。
现有社区治理创新项目的推进,多由区委、区政府等由上至下推进,组织实施各项工程和活动,缺少自下而上居民参与的相关制度规定,参与的程序、环节等混乱,也缺少对居民参与效果的评估和反馈制度。
第四,居民参与机制资源配置不足。
居民在社区治理参与中的参与度低、地位低,居民需求反馈难,只能依靠向居委会反馈问题,却难以直接主动处理问题,使社区大力建设的工程未必符合居民的真正需求,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配置。目前,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模式通常是由基层党组织、居委会对社区实施管理、居民还未真正成为治理社区的主体。
基于上述问题,民革上海市委分别从共建、共治、共享三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共建方面,建议强化居民参与意识,提高居民参与水平。
具体包括:以社区活动为载体,建立社区共同体,如建立多年龄段文娱参与式文化共同体等。培育“能动居民”,缔结“社会契约”,如提高居民参与意识、加强居民参与宣传等。重塑治理角色,推动居民参与,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共享社区治理信息等。
共治方面,建议发展社区自治组织,加强多元参与力量。
具体包括:重视社会组织发展,平衡社区治理力量,避免居委会“一杆挑”。加强自身组织能力建设,扩大居民参与影响力,吸纳社区专业人才。创新组织发展形式,强化居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体能动性等。
共享方面,建议完善居民参与机制,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具体包括:畅通利益表达机制,促进社区民主决策,对参与主体、利益相关群体要定期回访,并积极使用新媒体与居民取得互动。发展社区协商民主,引入民主监督机制,坚持区域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社区(街道)、镇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外,建议由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共同参与到社会管理创新的全过程等。
新闻推荐
深圳调查:税务人员为宣传个税新政开直播变“网红”,服务大厅平安夜应急演练忙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这一略显“专业”的词语成了高频词,老百姓在谈论它,算着自己能减多少税;税务人员也在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