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提要:钟扬为双胞胎儿子取名“云杉”和“云实”,这是在孩子出生前就已经想好的名字,一个是裸子植物,一个是被子植物。
钟扬颇为风趣地在帖子里说起用植物给孩子取名的三个理由:一来花花草草那么多,植物志那么厚,要想重名都难;二是不用动脑,就有一个外国人能发音的英文名和拉丁名,今后国际交往多方便;三是如果蔚然成风,会给分类学在社会上带来多大的影响啊。“最不济,就算我辈吵吵闹闹,恩恩怨怨,低头不见,抬头也只当没看见,到了孩子们那一辈,一看名字就像找到了组织,就能聚在一起说说这个的爹,那个的娘,该有多好。”
“有困难
找钟老师”
“生命诞生以来,从原核到真核,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海洋到陆地,简单与复杂并存,繁盛与灭绝交替,走向了一篇篇跌宕起伏的演化乐章,其间洋溢着生命诞生与繁盛的欢颂,伴随着物种灭绝与衰落的悲怆。”
这是钟扬为上海自然博物馆参与写作的数百个图文展板内容之一。细腻而又富有文采的文字,竟是出自钟扬这位看起来五大三粗的理工男之手。
上海自然博物馆筹建之初,上海自然博物馆图文项目负责人鲍其泂犯愁了:图文展板内容涵盖天文、地理、生物、人文等学科,文字要求兼顾准确性、前沿性、可读性,编写工作可谓要求高、回报少、时间紧、周期长的“烫手山芋”。上哪儿能够找到精通这么多领域的专家来把关图文解说呢?
鲍其泂四处联系了不少高校老师,可对方一听上海自然博物馆对图文展板的要求就都婉拒了,觉得自己达不到这么高的要求。
就在鲍其泂一筹莫展的时候,同事支招儿了:咱们可以再找找钟老师啊。
钟扬和鲍其泂早有合作。在上海科技馆筹建过程中,鲍其泂为了英文展板的事情犯难,当时向钟扬求助的很多问题,总会得到他的肯定答复,所以鲍其泂和她的同事们就有了一句口头禅:有困难找钟老师。
这次,鲍其泂只好再次找到了钟扬,请他帮助想想办法,如果能利用他在圈内的人脉帮忙牵线或引荐,就很感激了。
“钟老师,又有个事情想麻烦您了。我们现在正在筹建上海自然博物馆,我负责的图文展板这块内容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想法,找了很多人都没人愿意接,想请您出出主意,或者您方便的话推荐一个人。”
“鲍老师,展板内容要做什么呢?”
“就是对自然博物馆里面的展品和衍生出来的科学知识做一个科普性的介绍。”
“那行啊,这个事情是上海的,我又是一个植物学家,那我就试试吧?”
钟扬这么认真地一问,鲍其泂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她知道钟扬要兼顾上海和西藏两地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工作非常繁忙,不到万不得已,她也不好意思麻烦他。可现在钟扬居然自己主动提出参与意愿,让鲍其泂又惊又喜。
“钟老师,是这样,这项图文展板的工作涉及的学科跨度非常大,我们设计的初衷是要求兼顾科学性、前沿性、可读性,如果您能承担起来,确实再好不过,可我们也知道您确实非常忙,又要上海和西藏两地奔波……”
“鲍老师,这个你放心,我会把编写图文展板工作当成一项重要的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钟扬笑着说。
可鲍其泂还有些犹豫:“钟老师,您误会了,我不是担心您不放在心上,而是这个项目需要占用您很多时间,而且可能前后战线加起来至少有两年,而且……”
钟扬看鲍其泂欲言又止,就非常坦诚地跟她说:“鲍老师,没事,有什么顾虑你都可以讲出来。”
鲍其泂只好说:“而且经费很有限……”
钟扬闻言不禁一笑:“鲍老师,我还以为是什么事儿呢,你不用跟我谈经费的问题,做科普是我们科研工作者的义务,我义不容辞。”
鲍其泂的内心被钟扬这句话击中了:“谢谢您,钟老师!我们又给您添麻烦了……”
钟扬爽朗一笑,只说了三个字:“没问题。”
在此之后,500多块图文展板的任务就落在了钟扬团队身上。虽然钟扬一年到头都是空中飞人,但他在负责这一项目的过程中毫不含糊,绝不是挂一个名、牵一个头,而是认真坐下来,和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逐字逐句地讨论。大到历史演进的概述,小到一字一词标点符号,他都一点一点地斟酌,唯恐有不细致、不准确的地方。
筹建时间十分紧迫。鲍其泂一听说钟扬哪几天在上海,就马上跟他约时间。而钟扬一般都会很爽快地跟他们讲,自己哪一天什么时间有空,可以过来讨论。
因此,鲍其泂经常看到背着黑色背包的钟扬风尘仆仆赶来的身影,他经常是刚下飞机、刚开完会,或者讨论结束以后马上就要去机场。
在讨论的过程中,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再次被钟扬跨界的天赋所折服。作为一名科学家,他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渊博和严谨,更有他深厚和扎实的文学功底。上海自然博物馆分为不同的展区,每一个展区的介绍,是整个展区主题的概括,非常重要。而所有的展区介绍,都是钟扬亲自和大家一起讨论出来的,他对展板的要求和上海自然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要求一样: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思想性,还要有美学的韵味。
但钟扬又不是恣意卖弄的那种人。从很多方面来讲,钟扬都是一个权威人士,但是在讨论的过程中,他表现得非常谦逊,非常认真地倾听在座每一个人的意见,跟大家一起讨论。所有他参与的图文展板,只有在座所有人都说OK了,才可以通过。
钟扬的学生赵佳媛至今仍然保存着钟扬编写图文展板时的草稿。在一张张图文草稿空白处,满满的全是钟扬的字迹——那些工整的字迹,是钟扬在办公室里仔细修改的,那些凌乱的字迹,往往是在飞机、行车途中的批注。而即使是如此字斟句酌的图文,也可能在下一次讨论中因为有了新的知识点而被推翻重来。
上海自然博物馆里有一个“达尔文中心”展区,是一块展示面积小但集中反映许多进化理论的展示区域。钟扬对这一区域非常重视,专门抽出一整天的时间对这个展区的图文展板进行逐字逐句的审核,力求在这个展区内容上体现国际最前沿的进化理论和观点,希望展板能做到与科学发展的高度和速度同步。
位于生存智慧展区的兰花螳螂展项一度成了困扰上海科技馆展教服务处教育研发部主任徐蕾的难题。“虽然大家都知道兰花螳螂的拟态,但我们想要做一个景箱,高度仿真再现兰花螳螂的自然生存状态,这就涉及如何采集到兰花螳螂的标本,并复原真实生态环境下的其他生物物种,由于我们并没有去过兰花螳螂的产地,不了解具体的周边环境是怎样的。”钟扬了解情况后,马上查找兰花螳螂的相关资料,并且联系他的一位外籍本科生采集标本。
下期看点:钟扬喜欢刨根问底的精神,从小就已经显现出来。母亲的培养,让钟扬从小养成了勤于实践、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品质,而这些品质,也是成为一名科学家必备的特质。
新闻推荐
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近日联合向省级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