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与闲暇是一对反义词,可很多时候,它们的关系并不是“非我即他”。
人们对忙碌与闲暇的定义,往往建立在能具体看到的动作上。若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有过多需要做的事而他又尽力试图做完时,我们就会说他“真忙啊”。比如奋笔疾书赶作业的学生。如果一个人表面看上去无事可做,比如坐在桌前发呆或在街上漫无目的地徘徊,那我们就会认为他正处于闲暇状态。
可我们并不能如此轻易地加以判断。当一个工人在做他已重复了上千次的工序时,他的动作虽没有停止,谁能说他的思想不在游离?而当一位艺术家在街上游荡,他可能正集中精神观察周围的人们,寻找创作的灵感。我们在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忙碌时,常常忽略了其精神状态。以忙碌举例,无论精神与肉体,只要有目标,并为这一目标全神贯注、全力以赴,这就是忙碌。
这就是为何忙碌与闲暇不矛盾的原因——它们有精神与肉体两种载体,从而可以同时存在。身体上的静止并不意味着思想的不活跃。著名的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不过蜷缩在炉火旁的沙发上,就能对墙上的斑点展开一系列奇思妙想,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西塞罗曾说过:“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在生物学上,细胞分裂是一个常见的过程,可细胞真正实施“分裂”这一动作时,只有很少的时间。细胞分裂过程中,有90%的时间是在进行DNA和染色体的复制。这时细胞尽管表面看上去“波澜不惊”,处于空闲的状态,内在却紧张地进行分裂的准备工作,是真正处于“最忙碌”的状态。
前面提到过,“忙碌”时我们有一个坚定的目标,为目标不懈努力,因此我们能感受到充实与快乐,这时我们的精神实际上是在享受的。这也应了海斯利特的一句话“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
由此可见,忙碌与闲暇可以共存。“太忙了”不是借口,“怎么这么闲”也不是批评的理由,关键在于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实现最大的益处。
——摘自《南京日报》
新闻推荐
李勇鸿姚军鸿2018年12月21日,在淳化县临水茗居赛百味小吃店里,不足20平方米的临街店面里坐满了吃便饭的老人,75岁的车坞镇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