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集萃
事件:据《法制日报》报道,新的《河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于2018年12月1日起施行。这部《条例》引人关注之处在于,其明确规定“已成年且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赡养人要求老年人给予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被诸多媒体解读为“立法禁止啃老”,引发舆论关注。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也回应称,这一说法实际上并不准确。
微评:“啃老”现象发生的原因是深层次的,其中既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导致一些年轻人缺乏自立自强意识,也包括就业难、收入低、房价高等带来的被动“老养小”。综合看,“啃老”很大程度上属于家务事,通过立法干涉难一禁了之。(张淳艺公务员)
微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条例的相关规定,实际操作性并不强,其重要意义或在于释放法治善意和价值引领。立法禁止啃老不能教条化,也不宜在执行上“一刀切”,否则,有可能引发家庭成员间新的矛盾与纠纷。(李云职员)
微评: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而传统道德观念也对立法提出要求。从劝诫、倡导、约束的角度设立法令,据此评判养老与啃老的是非、确定父母与子女的权责,明确政府、社会、公民个体的行为界限,表达出全社会对保障老年人财产处置权的关注。
(王丽美职员)
新闻推荐
1月6日,活动现场一片温馨愉悦的氛围。当日,150名爱心人士为武汉市100名生活困难的环卫工人“圆梦”,为他们送去冰箱、电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