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穿了一款旗袍,本来就娇好的身材更加凹凸有致,韵味无穷,姐妹们啧啧一片。我却只对脖窝处的盘扣感兴趣,想知道是不是纯手工制作。我的疑问引发大家的猜测,最后得出共同结论,机器做不出来。
盘扣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无处不在。
第一件有记忆的衣服是肚兜,想想有些害羞,都会走路了,夏天还只穿一件肚兜,那时候条件差,夏天好多小男孩都是赤条条,女孩子穿肚兜。也许你会说了,肚兜不是系在腰和脖子后面吗,和盘扣有啥关系?别人家的确如此,我们家的特殊,腰部是系的,脖子处的是盘扣,这是奶奶的独创。左右各有一个一模一样的花盘扣,左侧的是缝死的假扣,右边的是真扣。奶奶手巧,一块大红的平纹布,撑起花撑,针线翻飞,几个小时就绣出了一朵栩栩如生的花。稍稍裁剪几刀,缝边,用同一块布上的布条做成花盘扣,一件精致的肚兜穿在了我身上,心里乐开了花。一天,我正在院子里抬头看树上的鸟,一只蝴蝶飞来,忽闪着翅膀落在肚兜上,它来采花了,我呆住了,好像听到了翅膀煽动的声音,好像感觉到了它的碰触,激动得我心咚咚直跳,像被施了定身法般法一动不动,过了一会儿,蝴蝶飞走了。那个画面凝固在了脑海,一个夏天,一个绣花肚兜,一个小女孩。
上中学之前,一年四季,从头到脚,我的衣服都是奶奶和妈妈缝制的,所有衣服上的扣子都是盘扣。不光是我,全家人的衣服也全是手工缝的,妈妈白天下地干活,晚上飞针走线。奶奶在家,手上就没闲过。那时候没有人工费的概念,除了煤油火柴等必需品,绝大部分都是自给自足。
那时候,上衣基本是两个款式,对襟和偏襟。布料去村里供销点买,形象称为扯布。男人和上了岁数的女人一般都是蓝色和黑色,小孩子和年轻女人才穿印花布。生活困难挡不住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款式差不多,就在细节上下工夫。最体现功夫的就是盘扣。手拙的女人盘出来的又大又笨,手巧的做出来的小巧玲珑,花样翻新,堪称工艺品。扣门扣疙瘩的解和系之间,日月交错,四季轮回。
依据传统,手巧的女孩子嫁出去后才不会受婆婆气,所以女孩子很小就开始学习做女红。手巧的一个标志就是扣子盘得好不好。再说,盘扣子也很好玩,所以我们经常学习做盘扣。可惜的是,我连最简单的款式也没学会。想到将来等着挨刁钻婆婆数落,真让人郁闷得难受。
后来,村里一个小伙子从临村娶回一个家境殷实的姑娘,陪嫁是一台缝纫机,引发全村人的好奇。哒哒哒的声音让多少女子艳羡不已,有一台缝纫机成了大姑娘小媳妇的梦想。随着缝纫机的到来,塑料扣也慢慢取代了盘扣。我舒了一口气。
再后来,盘扣销声匿迹,直到旗袍再次兴起。我知道自己的身材不适合旗袍,但每次逛服装店都要去看看,主要是去看盘扣,它们系结记着一段美丽的记忆。
盘扣发源于中国,不只是服饰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现在,这一中国元素经常出现在顶级T台,演绎绚丽的民族风。2000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夫人希拉里穿着一款旗袍庆贺自己竞选成功,旗袍上2000年和纽约字母的盘扣,将中国元素推向了一个特殊的高度。
盘扣是另一种样式的中国结,在多元的服饰世界,它将永远占有一席之地。章桂云
新闻推荐
宋呈祥时下,在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谈中,经常听到这样的一些议论:说现在不比以往了,人情味越来越淡了,彼此之间缺乏信任,而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