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再问自己:是这样吗?心里有一个声音答——是的,从2018这里开始重生!
我前年做的手术,可是去年4月份因疼痛去医院检查,做B超的医生说复发了。我现在还记得,自己还躺在B超床上,眼泪止不住地流,燃起的那一点希望破灭了,只剩下无尽的绝望。我自己未到40岁,疼痛却挥之不去,孩子只有9岁。回到家,想得很多的是我要怎么过下去:善待自己的身体,尽量不熬夜;任性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尽量不去介意别人异样的眼光。尽管想通这些,但因为身体的原因,我的情绪常常会失控。记得“六一”前,爱人一句无心的话,让我眼泪流至深夜。我并不责怪他,只是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为什么要遭遇这样的病痛,不喜欢这样的自己。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自己非常缺乏耐心,还会情绪失控爆发。我意识到不能这样下去了,得调整自己。
6月下旬,我加入樊登读书会,做家务时听书,洗澡时也听书,从《心流》到《亲密关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正念的奇迹》《让孩子远离焦虑》……共72本,涉及心理、教育孩子、生活方式和工作方法等各个方面。其中,我听得最多的是《正念的奇迹》,对我影响最大的也是它。无论是开心还是痛苦,无论是紧张还是惬意,只要我意识到,我都会感受当下的自己,感受自己的情绪自己的心跳,甚至感受自己的一呼一吸。我发现当我感受到这些,就慢慢就能平静下来,那些担忧、那些难受也就慢慢远去。听书的过程,也是审视自己的过程,看到自己的不足,也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挺好。我听了《扫除道》,不再觉得做家务是负担,甚至连续6周利用周日自己动手洗车。我听了《跑步圣经》,知道跑步的基本常识,矫正自己之前错误的观念。听了《爱有8种习惯》,我真心感受到习得爱是我们一生之幸……感谢樊登老师陪伴了我这半年里的3073分钟。总之,感恩,再感恩!
跟我们班孩子一起成长的点滴真心值得回味。我欣赏他们的每一份读写绘作业,我读他们的每一篇日记,我教他们写人物要有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否则写的人就是哑巴、聋子或木头人;我们继续图书漂流,共读《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一朵花的森林》《伟大的约克先生》,我们在共读中感受人物的品质,我们在共读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我们也结合我们的生活来读书;我们练跳长绳,我们为校运会的每个项目准备,当我们因交接棒稳而获得迎面接力第一名时,我们内心的激动是一样的;我们组成互助海燕小组,一起值日,一起背书,也一起完成你问我答的趣味题;我们为了迎新年演出而利用周末、放学的时间排练《问号大魔力》,当演出结束,所有的孩子、家长和老师脸上洋溢着的自豪感是一致的……是的,我们一起努力付出,我们一起收获幸福的每一刻。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和爱人有分歧,自己也因委屈而落泪。但,现实就是现实。我当下必须接受的现实是,我的孩子爱打篮球,爱枪,想当特种兵,学习的劲头不足,作业能拖则拖。我知道:不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来引导,一切都是徒劳。所以,我对爱人说:“他以后可能上不了清华北大,当不了科学家,他可能是部队的士兵,可能是篮球兴趣班里教孩子打球的教练,可能是健身房里的健身教练。其实,孩子像我一样从事一项普普通通的工作有什么不可以?只要他能养家糊口,能在最寻常的生活中寻到幸福之路,我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爱人逐渐接受,并且不在作业上给他过多的压力。渐渐的,儿子倒是自觉了一点,日记也写生动了,催他写作业没那么难了。牵着蜗牛慢慢地去散步,不是为了遇到美的风景,而是如果违背了原理,百害而无一利。
2018值得一提的是,暑假里我们一家人去了一趟西藏。雪山,草地,流水,梦幻般的云,西藏人的淳朴和爱憎分明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如果有人问我西藏之行什么让我最震撼?那一定是那些磕长头的人:一边念一边双手合十,高举头顶,移到额前、胸前,掌心朝下俯地,膝盖跪下再全身俯地,额头叩地面,再站起,重新开始。在波密,在去林芝的路上,在布达拉宫下,在大昭寺周围都有他们的身影,男女老少皆有。看到他们的毛皮衣物,看到他们布满斑纹或皱纹的脸庞挂着汗珠,看到他们额头上因长期叩地面而起的厚厚的茧,以及眼神里流露的那份敬仰,我深深震撼!他们并不比我富有,他们靠着自己的双脚靠着信仰,从自己的家乡一步一步走到大昭寺,那些山路,那些变换无常的天气,丝毫没有阻碍他们。是啊,人生本就该排除万难做点让自己自豪的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过着不同的人生。我不想过别人眼里的生活,我只想过自己的人生,朝着更好的自己,朝着更好的教育生活一步一步走下去。如果有一天突然止步,亦不后悔。
一直做一个学习者,像鹰一样重生,让心灵自由翱翔,此生无憾!
新闻推荐
激励创新 引领发展 我国科技奖励制度在改革中完善 新华社记者 张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事迹广为人知,激励着广大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