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不要误读“立法禁止啃老”

来源:成都晚报 2019-01-08 07:37   https://www.yybnet.net/

○张淳艺(职员)

新的《河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于2018年12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规定的“已成年且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赡养人要求老年人给予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引发舆论关注,甚至被解读为“立法禁止啃老”。在国内,河北并非首个立法涉及“啃老”行为的省份。由此,“啃老”现象能不能靠法律规范,便引发了更多的争议。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公布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在城市里,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的现象,其中有30%左右的成年人被老年人养着,成为社会中的“啃老族”。“啃老”现象的发生原因是深层次的,其中既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导致一些年轻人缺乏自立自强意识,也包括就业难、收入低等带来的被动性“老养小”因素。在质疑者看来,“啃老”很大程度上属于家务事,道德层面占更多成分,不宜通过立法加以干涉,一禁了之。

事实上,所谓“立法禁止啃老”的说法纯属误读。纵观各地的相关规定,尽管具体文字表述有所不同,但有两点核心是相通的。其一,规定针对的子女是“成年”且“有独立生活能力”。在现实中,一些子女虽然已经成年,但一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或是收入较低难以养家糊口,这一群体并不在法律适用范围之内。其二,规定明确的是“老年人有权拒绝”,而非强制一刀切。“清官难断家务事”,“啃老”问题毕竟属于公民的私事,法律只能赋予老年人可以说不的权利,不能越俎代庖替老人对啃老子女下逐客令。

所以,老年人有权拒绝被“啃老”并非立法的突破,而是在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的细化,进一步强化了老年人财产性权益保护。同时,对于父母来说,拒绝被“啃老”看似无情却有情,可以让成年子女正确看待和父母的关系,懂得自立自强承担责任,恰恰是对子女最大的爱。

新闻推荐

“短信评警”促进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双提升

本报讯(记者朱新韬通讯员唐琳楚)1月7日,记者采访了解到,市公安局邕宁分局发挥警务评议“短信评警”平台的沟通联络作用,通过持...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海上迪斯科2019-01-08 00:00
评论:(不要误读“立法禁止啃老”)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