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对“啃老”立法重在价值引领

来源:市场星报 2019-01-07 09:42   https://www.yybnet.net/

□ 苑广阔

新的《河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于2018年7月22日正式提交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初审,9月20日审议通过,于12月1日起施行。这部《条例》引人关注之处在于其明确规定了“已成年且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赡养人要求老年人给予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此规定被诸多媒体解读为“立法禁止啃老”,继而引发舆论关注。(1月6日《法制日报》)

“立法向啃老说不”,和“立法禁止啃老”,看上去是一回事,但实际上并不是。因为年轻人“啃老”不仅仅是一个法律层面的问题,同时更是一个道德层面的问题,如果把上述两者混为一谈,很容易造成公众在理解上的偏差,进而让《条例》本身被质疑,也就削弱了地方立法的权威性,影响了法规条例的落实和执行。

“啃老”是法律问题,还是一种道德问题,尤其是每家的情况都不尽相同,如果法律“一刀切”地禁止年轻人“啃老”,一方面在法规条例的落实上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导致条例成了空文,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也未必会得到百姓的认可与支持,成了一种“出力不讨好”,这显然是与地方政府立法的初衷相背离的。

所以说,地方政府以立法的方式向“啃老”说不,就像当年的“常回家看看”入法一样,更多的意义在于一种价值引领,一则告诉那些正在“啃老”或准备“啃老”的年轻人,这种行为是为社会道德与国家法律所不容的;二则是告诉“被啃老”的父母,如果自己不愿意子女“啃老”,那么完全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向子女“说不”,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尽管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和子女因为“啃老”问题而诉诸法律、对簿公堂的肯定少之又少,但是这样的法律保障,却不能缺席。

“啃老”现象的发生是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原因的,仅靠道德或仅靠法律,都难以很好地解决问题。如果说以前主要靠道德的自我调整的话,那么随着越来越多地方开始以条例的方式对“啃老”立法,也就意味着开始借助法治的力量来予以引导和规范,这当然是值得肯定与期待的。

新闻推荐

在部里锻炼的基层环保人

“督查组不停止检查,我们就不休息。”2018年11月,是褚进辉离开家,前往生态环境部与环境污染违法行为“开战”的第7个月。201...

相关新闻:
快乐艺术节2019-01-07 11:15
窗外飞雪好读书2019-01-07 11:34
猜你喜欢:
评论:(对“啃老”立法重在价值引领)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