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秋月夜,更具有诗情画意和烟火气息。五更时分,打鸣的公鸡一声接着一声地啼叫不止,闹得我睡意全无。索性披衣起床,随手翻阅“刘向诗文选编”,选编中记载了孙叔敖出任楚国令尹(相当于宰相),一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位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丧帽,最后赶来吊丧。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老人说:“是有话说。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高,又大权独揽,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却不满足,祸患就可能加到他身上。”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态度越谦虚;官职越大,处事越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
听到老人的“逆耳之言”,孙叔敖不但不生气,反而更加彬彬有礼,回答道:“(您说的)很对,我会谨记在心。”孙叔敖虽身居高位,仍能身体力行老人的“纳言”,虚心受教,听取别人甚至小民百姓的意见,突出显示了他的格局远大、眼界开阔、谦虚尽职。正因为如此,孙叔敖曾三度为楚国令尹,为政重法任贤,政绩卓著。尤其关注民生,主持兴修了“功在当时,利在千秋”的水利工程——芍陂(今安丰塘),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楚国国力,成为古代为官的典范,被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列为第一人。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作为楚国的一代名臣贤相,孙叔敖在治家方面同样是一位有着远见卓识、纵观大局的长者和智者。他清晰洞察到祸福得失相互依存转化的缘由,为了子孙后代长久的幸福安康,谆谆教导儿孙不要迷恋权贵,要舍得放弃高官厚禄,以最低的低调标准底线换来久远的温饱延续,以确保能够安享太平,远离祸患。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斤斤计较,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唐代诗人王维认为,“眼界广者其成就必大,眼界狭者其作为必小。”眼界决定境界,如果没有开阔的眼界,很难做出大的事业。志向高远、格局宽大之人总有一天会干出惊天动地的宏图伟业,而目光短浅之人永远只能做井底之蛙,狗苟蝇营,成为泯然众人之一凡夫俗子,最终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中。
大智慧才能有大境界,大境界才能有大胸怀,大胸怀才能有大格局,大格局才能有大作为,自古及今莫不如此。譬如青年时代的孙中山爱议论国事,旁人揶揄他:“看你言高志大,莫非想当广东都督?”在这些人眼中,广东都督就已经很伟大。而孙中山却说:“我干的事比广东都督大多了。”正是有这样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放眼世界的格局,孙先生才走上“弃医从政”的革命道路,义无反顾,始终不渝,成为辛亥革命第一人,成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被尊为“国父”。
新闻推荐
新华社天津1月6日电6日,进入农历十二月,民间俗称“腊月”,腊八飘香,年味渐浓,农历己亥猪年的脚步也越来越近。天津市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