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去旅游往往会购买当地一些特产礼品作纪念或送礼。比如去云南旅游,人们想到的特产礼品如玉石、翡翠等玉器饰物,可当你在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泸沽湖、西双版纳等地旅游中,更常看到的是银器饰品。仔细观察,会发现云南很多地区的少数民族都有佩戴银器饰品的传统,如头花、项圈、耳环、戒指、项链、手镯、银冠、银梳、银腰带、围腰链等十多种,这些玲珑精美的民族银饰以花卉、龙纹、鱼纹、铜钱形、回纹等形态为装饰图案,各具特色。
云南盛产白银,银器的使用场合和范围比较广。比方到藏民土司家做客,他们用来盛酥油茶、青稞酒的是银壶银碗,除了显示他们的身份外,也由于银器释放银离子的净化作用使酒更清纯,茶更好喝。所以有条件的人家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使用银壶、银碗、银筷子,银腰带等银器用品,既彰显身份也保健。
在香格里拉、丽江、大理等名城胜地,佩戴、使用银器的场面可以说随处可见,卖得更多的也是银器,如大理的“十八铺”卖场,因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云南省民族民间高级美术师”等荣誉的寸发标作品,几乎是到大理旅游的人们必去的地点。
另一方面,云南少数民族很看重和推崇银器,认为穿金不如戴银,对黄金制品,他们多用于寺庙、佛像等宗教设施地方,从而将寺庙、佛像装饰得金碧辉煌、华丽炫目。而对白银,他们认为其有许多神奇功效:如试毒、鉴毒、消炎、防腐保鲜作用。像以前茶马古道上的马帮,“帮头”出行前必定还会携带几件银制餐具,比如银碗、银筷子、银手镯等,这是因为马帮行走在人迹罕至的山区、丛林,会有劫匪为了夺走商队物资,常在其必经之路的水源中下毒;或密林里有瘴气毒昏大伙,而银器就能鉴别水源、空气及食物是否有毒或瘴气,从而保护商队的人员和物品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云南的少数民族也经常使用银器鉴毒治病:如刮痧治疗,一般人认为用牛角、玉器等工具刮痧效果好,可云南少数民族却认为使用银器如梳子、手镯等来刮痧效果更好,他们认为用银器刮痧后,能通过银器的颜色变化清楚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并通过银器的吸附消炎功效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又如他们使用银器鉴别化妆品是否含铅有毒,便用银手镯、银梳子轻刮脸面,如果脸面出现黑色的划痕,就证明使用的化妆品不合格。
事实上,戴银饰品对人体有很多的好处已得到证明,据说我国古代的医学家扁鹊、孙思邈、李时珍,他们在外出时常戴上一个银手镯,必要时可以用来治病救人,就是因为银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防止感染,防止细菌生长。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讲的除邪气,是指风邪入侵,比如风湿,以及体内的热毒,而银具有“安五脏,定心神,止惊悸,除邪气”的功效,能帮助病人尽快恢复健康。在医学上,银比黄金对人体的健康要高,据资料介绍,银在水中能分解出微量的银离子,这种银离子能吸附水中的微生物,使微生物赖以呼吸的酶失去作用,从而杀死微生物,其杀菌能力十分惊人,十亿分之几毫克的银就能净化1千克水。所以,古人有这样一句话“身戴白银,健康富贵永相随”,便道出了人们喜爱银器的根本。
在泸沽湖,银器还有特殊的作用,那里的摩梭人,对结婚证这类法律证明是比较淡薄的,她们的“结婚证”,是男方“阿注”送给女方“阿夏”的一把银梳子,一把银梳子便等同“结婚证”。类似这样的情景,在侗族也有相似的表现,就是在侗寨里,看到头发上插有银梳子的女子,便表明其是已婚妇女,可见银器在她们心目中的地位了。(黄健泉)
新闻推荐
四个方面维护文职人员权益 根据军队特殊要求和人员身份特点进行规范
据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记者刘济美、黎云)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的《军队文职人员管理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根据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