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时节来到江城武汉,已感受不到它火炉般的热度,而平添了几分清凉,也恰好让人能以“平静”的心情来领略这座“九省通衢”的中部一线城市。
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发祥地,有闻名遐迩的黄鹤楼和东湖,有着“万里长江第一桥”———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发源地,武昌起义作为辛亥革命的开端,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在风云激荡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武汉一度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见证了当时政局的变幻莫测。
同样历史悠久的武汉大学坐落在武昌区美丽的东湖之滨、珞珈山畔,武大历经125年的发展,而今已是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雄厚的文化传统和办学实力使得她在中部地区傲视群芳,一度跻身全国高校四强之列。武大拥有辜鸿铭、李四光、郭沫若、闻一多、郁达夫、沈从文、叶圣陶、竺可桢等诸多令人神往的名字,这些曾在珞珈山上流传的美丽思想,留下了多少光辉与荣耀、诗意与自由……
提到武大就不能不提珞珈山和珞珈文化,珞珈文化就是武大文化。珞珈山的名字,由闻一多先生而来,这位武大文学院的首任院长以他的神来之笔给这座山注入了灵魂。珞是坚硬的石头,珈是女子的饰品,一刚一柔,刚柔相济。这也是武大人的性格,所谓刚,就是不畏强权、不畏艰难、勇于向上;所谓柔,就是审时度势、相依汲取、善于生存。
武大人不张扬、不固化,自由平静地做着学问,践行着朴、诚、勇的校训理念。“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也只有真正静下心来,才能做出真学问。在这个节奏加快、人心浮躁的社会,这种原本的“静气”,显得尤为可贵。我们每个人可扪心自问,有多久没有静静地看完一本书?有多久没有完整地写出一段字?甚至有多久没有和我们父母和家人从容地聊一会儿天?我们的时间已经被现代化的节奏和工具切割成了分散的碎片,总是在浮躁中度过一天又一天,没有这种“静气”做积淀,我们注定不能沉下心来拿出像样的精品,甚至连回忆都变得模糊起来。“静气”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是古老的东方智慧之一。诸葛亮在给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写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反映了这位“千古一相”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晚晴风云大家翁同龢有一幅对联:“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也是说越是有重大事情发生时,不要紧张慌乱,而是情急生智,从容不迫去应对。语浅而意蕴深刻,充满了道家哲理。
生活需要静下来,好好品味和珍惜生活原本的色彩。人也需要返璞归真,让平静的心情主导平静的生活。静气不是等待,而是用一种积极平和的心态,冷静观察和刻苦思索的过程,更是一个人镇定永不言败的信念。静气需要修养,需要自己去历练和积累。让我们养一点静气,遇事淡定从容、举重若轻;让我们多一点静气,无事平和、超越自我。
□浩淼
新闻推荐
承诺制、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天津这一今年推出的审批制度改革举措,被概括为“一制三化”。在天津,只要走进政务服务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