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态墙
当地时间2018年12月5日,美国在华盛顿国家大教堂为已故前总统老布什举行了国葬仪式。这距离他的妻子,美国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布什在休斯敦圣马丁教堂的葬礼,不到7个月的时间。
在日常生活中,老夫妻在短时间内相继去世并不少见。甚至凑巧一点,可以“默契”到同一天或隔一天携手离开。
这并非完全是偶然因素。多项研究表明,配偶去世之后,老人患病和死亡的风险都有所上升,研究人员将其称为“鳏寡效应”。
丧偶会增加死亡风险
对老年男性影响更大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分析了12316名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在追踪的十年时间里,共有539人的配偶去世。
在这539人中,有50人在配偶去世的3个月内去世,26人在3~6个月去世,44人在6~12个月去世。
研究人员称,在配偶去世的前3个月内,另一半去世的死亡风险最大,比配偶健全的人增加了66%。调查结果还显示,老人年龄越小,配偶去世带来的影响越大。
在国内,“鳏寡效应”也同样存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焦开山的一篇论文发现,长期丧偶和最新丧偶都会增加老人的死亡风险,且后者更为显著。
在65~79岁的男性老人中,长期丧偶者的死亡风险要比有偶同住者高出54%,新丧偶者的死亡风险要比有偶同住者高出261%,这说明最新丧偶大大提升了老人的死亡风险。
从性别来看,长期丧偶对女性老人的影响显著大于对男性老人的影响,但新丧偶对女性老人的影响小于对男性老人的影响。
妻子不幸车祸去世
老教授变得仪容不整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老年四科、精神康复科负责人张滢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鳏寡效应”的原因较为复杂,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丧偶会引起身体机能的衰退,精神生活的空缺,以及自我认知的偏差,从而影响生命质量,甚至寿命。
最近,同德医院肿瘤科的医生发现一名83岁的肺癌患者睡眠质量差,情绪不佳,就邀请张滢前去会诊。患者是一名退休教授,去年妻子车祸辞世,半年后他查出肺癌。
教授和妻子在大学时相识、恋爱,一起携手工作到70岁才退休。退休后,他们就全国各地旅游,恩爱如初。
去年,妻子不幸在一场车祸中丧生。
从那之后,一向体面的教授变得仪容不整,茶饭不思。一个人吃饭,随便炒个蔬菜就糊弄过去。子女从国外回来陪他,他强颜欢笑,也掩盖不住心底的哀伤。半年后,他咳嗽咯血,查出肺癌。
张滢说,老教授患肺癌和妻子去世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但长期处于悲恸情绪中将不利于他后期的治疗,大大影响生命后期的生活质量。
鼓励老人反复哭泣诉说
能排解丧偶者负面情绪
哪些丧偶老人最危险?
张滢介绍,有精神疾病史或家族史、躯体情况较差、贫困、老年、男性、亲眼目睹了死亡、密切看护者、初期表现平淡等都是高危因素,需要重点干预,尤其要警惕老人出现自伤行为。
如何防范风险?
张滢建议:
1、家人允许、鼓励丧偶者反复地哭泣、诉说、回忆。告诉他哀伤是自然的、应该的、必要的,现阶段的哀伤体验是不可避免的,不需要刻意抑制这种感受。还要提醒对方可能会出现的幻觉、闪回症状,免得丧偶者出现这些情况时过度惊慌。
2、扼要地解答关于死亡、健康方面的问题。如果发现丧偶者对亲人过世有错误的认知,如过于自责,将亲人的死归罪于自己,可在之后的交谈中加以提醒,强调死亡的不可控制,正面评价他的所作所为。
3、家人要鼓励其慢慢回归生活和工作,带着痛苦去生活工作,不要说教,尽量让他自己讲出以后的计划。如果丧偶者情绪有反复,则多用些时间沟通,在结婚纪念日等特殊的日子,要多加注意。
4、利用传统仪式,缓解生者的痛苦。比如,清明节就提供了与逝者定期接触的机会,让丧偶者将对逝者的怀念程序化,重新回到自己的生活。
张滢强调,如果丧偶者持续过度悲恸、情绪低落或出现惊恐等,一定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
据《钱江晚报》
新闻推荐
自然文学经典《一个人的村庄》作者全新长篇出版“捎话”人刘亮程
在《捎话》中,驴的世界很神奇。□本报记者钱欢青刘亮程以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著名。《一个人的村庄》被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