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魂系陕北 缅怀靳之林先生 □刘江岳洁琼

来源:西安晚报 2018-12-16 04:54   https://www.yybnet.net/

靳之林先生《玉米》靳之林《公社女书记》靳之林靳之林在陕北1984年靳之林在陕北横山考察秦直道途中和牧羊人交谈靳之林顶着大雪上山画乾坤湾靳之林在陕北黄河壶口瀑布写生《鸡冠花》靳之林

双手搂定宝塔山,砂梁哭碎延河月;

我爱延安一腔火,滔天冷水泼不灭!

——靳之林

在艺术界,靳之林比较特别。他本直接受教于徐悲鸿、齐白石、董希文等先生,建国初期就以《毛主席在大生产运动中》《南泥湾》等作品成为国内重要的油画家,中年以后却因从民间剪纸中发现中国本原文化符号,转向研究和寻找中国文化的精髓。他深入到民间艺术中去,著有多本中国本原文化研究专著。他说:“民间老大娘给了我两把金钥匙,一把是生生,一把是阴阳。”正是这两把钥匙为靳之林的艺术历程打开了另一扇门。

2018年12月9日,当代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本原文化学创始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靳之林先生因病逝世,享年90岁。这位德高望重、成果赫赫的艺术前辈值得人们缅怀——

十年不眠夜眼含热泪想延安

“我想在延安办一次画展”

提起靳之林,你可能会想到他的油画《南泥湾》,可能会想到他致力研究的“本原哲学”,可能还会想到他一直关注的陕北民间剪纸艺术……无论是他的艺术创作,还是学术研究都和陕北延安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我想在延安办一次画展,用两辆大轿车接延川的农民朋友参加开幕式,一车小程村(的人),一车桑洼村(的人),让他们来看来自他们生活中的画。”这是靳之林先生晚年的一大心愿。他说:“我在黄河边画画时,怕我累着了是农民朋友用毛驴车拉着我早出晚归,怕我饿着了是农民朋友抢着为我送饭。那饺子怕凉了,一煮下就装到罐子里提着往山上跑,赶我吃到嘴里还是热乎的。他们,是我最亲的朋友。”前不久靳先生病重住院,我们到北京去看他,夫人靳文香俯到他的耳边说:“延安的朋友来看你了。”老人家微微张了张嘴,似乎轻轻唤了一声“延安”,便是泪花盈盈。

靳之林说:“徐悲鸿的油画《箫声》将我带到艺术的殿堂,古元的版画《菜圃》指引我到延安。”靳之林受徐悲鸿影响迈入了艺术的大门,受古元木刻的感染,深入陕北延安创作了一大批艺术作品,通过在当地的调查研究,吸收民间美术营养,从艺术实践中进行感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之路。每当有记者来到靳之林北京的家里对他进行采访时,老人只要谈起延安总是显得十分激动,那里留下了他太多的回忆。

早年以延安鲁艺为代表的艺术形式、艺术思想,特别是版画家古元那“能震撼到人们灵魂的”木刻作品深深地吸引了靳之林,1959年他有幸接受油画《毛主席在大生产运动中》的创作任务,使他有机会来到延安。一下飞机他就像战争年代奔赴延安的进步青年一样直奔宝塔山下。夕阳下,他跪在延河边,水里是宝塔的倒影,手捧起延河水,他已是热泪盈眶,充满激情的诗句从心底涌出:“俯吮延河水,脸贴宝塔山,十年不眠夜,热泪想延安。”经过十多年的等待和努力,靳之林终于在1973年11月如愿来到延安枣园插队落户。在延安工作和生活的十三年间,他创作出了《公社女书记》等经典油画作品;徒步3000里全程考察了南起淳化林光宫,北到内蒙古包头九原的“秦直道”;考察了陕北由北魏至民国408个石窟的10万余尊雕像;把陕北的剪纸老太太带到世界艺术之都巴黎,并成功举办了“延安地区民间剪纸艺术展”,她们神奇的剪纸技艺赢得一片惊叹,为世界了解中华民族本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陕北民间艺术的无穷魅力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央美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评论说,靳之林先生复活了隐蔽在民间生活中许多古老文化的原型,揭示出民间司空见惯、约定俗成的文化符号中蕴含的文化基因。他揭开了中国本原文化研究的新序幕,打破了当下学术研究之间的门户界线,发现并跨入了民间文化的新大陆。他以一种人类文化整合比较意识为主体的思维,从宏观和具体两个方面入手,以超人的田野考察工作量和极大的耐心、坚韧勤奋的学习精神,终于竖起了人民文化这座丰碑。靳之林关于中国民间文化的著文和专著有《中国民间艺术造型体系》《抓髻娃娃》《生命之树》《绵绵瓜瓞》《中国民艺民俗与考古文化丛书》5卷集等。

“激情大写意”的油画风格

对大自然生生不息精神的赞美

靳之林始终对大自然充满激情,大自然的魔力使他对其他题材无法产生动笔的冲动,他只愿对景写生,甚至不愿在画室中重画一幅他画过的场景,他的作品几乎全部是外部写生。

1944年至1947年,靳之林在北平市立师范学校读书期间,曾临摹过三百多幅中国画,一件当年临摹王石谷的《蹊山行旅》图至今保留。三年临摹的硬功夫,使他基本掌握了中国画的用笔要求,墨色晕染技法。1947年靳之林进入国立北平艺专学习油画后,徐悲鸿砍掉一半的油画课让学生去学国画。安排李可染教临摹《八十七神仙卷》,蒋兆和教人物,叶浅予教速写,田世光教宋徽宗工笔重彩。徐悲鸿先生还亲自邀请齐白石先生给油画科学生上课,使靳之林的艺术素养得以升华。

靳之林创作的油画作品中,可以找到浓重的中国文化印迹,这不能不说是他对中国本原文化的研究滋养了他的心怀。玉米叶旋转生发,蓬勃生长以通天通阳,靳之林被这种生命的状态感动,他把玉米生长作为“生生观”的精神写照,用他从本原文化中求索的符号,幻化成“S”形变化的线条,跳跃地涂抹在画面上,他把自己的生命激情和玉米的顽强生长凝结在一起,讴歌这种生命的力度。

黄河也是靳之林喜爱的绘画主题。在乾坤湾这一段,水流遭遇大山,无法通达,一次次冲击、改道,即便拧成了九曲十八弯,也要奔流向前。靳之林的个性也如此百折不挠,执著求索民间文化的精髓,“虽死而吾往之”。一次靳之林在考察秦直道的途中心脏病发作,差点送命,但好转后他再赴征程。在去苗寨考察时,他是身插体外胆管导流管,冒着生命危险在研究,因此,他对黄河格外钟情,在创作时完全是一种忘我的状态。对靳之林来说,技法不比精神,所以在作画时,他根本不去琢磨技法,只顾把颜色往画布上涂抹。那一刻,绘画展示的就是生命的激情。我画故我在,魂魄与自然融为一体,在激情驱使下,靳之林画了一百多幅乾坤湾。

靳之林还开创了油画四条屏的画法,他画各种盛开的花卉,以及“寒来暑往”四时变迁的景观。靳之林1997年之后的作品,无论是黄河还是玉米地,或是雪景,都是对大自然生生不息精神的赞美。画面的景象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观物取象”,而是“心象”寄寓于眼睛所见之形象,他把对自然的理解凝固在画面上,用符号性的线条组成画面,把“天人合一”的中国山水画观念运用到油画创作中,这是对中国人的自然观的传达,是对一种激情和精神的记录。

我爱延安一腔火滔天冷水泼不灭

“延安是滋养我艺术生命的沃土”

后来,靳之林先生虽然被调到中央美院工作,但他一直心系延安,他说“延安是滋养我艺术生命的沃土。”他把每次回延安都视为补课,视为向民间艺术大师的再学习。

2014年春节,86岁的靳先生和延川的农民朋友一起过年。正月初五,给小程村的乡亲们拜完年已是雪花纷飞,靳先生坚持要留下来作画。怕大雪封山生活有诸多不便,大家还是劝他回到了县城。第二天早晨望着白雪皑皑的山川大地他激动地说,这场大雪我盼望好久了,不能画雪落乾坤湾我会终生遗憾。他又说,我死过多少回了,现在的命是白捡来的,我无所畏惧!对此,谁还再忍心拒绝?大家铲雪扫路帮助靳先生再返黄河边。

过完年回到北京没几天,当天气预报说延安还有一场降雪时,靳之林先生又动了心,农历正月十八大雪如期降临,靳之林先生重返延安。第二天一早,他就手握画笔站在了寒风料峭的延河岸边,他说:“宝塔山永远是我心中最高的美学力量,是最高的民族魂的象征。”创作完成已是下午一点,但他稍作休息又决定去枣园。他说:“我一直想画大雪纷飞的枣园。”碰巧的是,刚到那里,鹅毛大雪就飘扬了起来。陕北冬天冷得出奇,可80多岁的靳之林却忘情作画,那张画画得非常顺利。他对大伙说:“现在的雪不太冷,和冰天雪地的感觉不一样,这是春天要来了!”

靳先生说过,人一生都在走场子。扭秧歌是走场子,转九曲是走场子;围棋是用棋子走场子,书法是用笔墨走场子,油画是用颜色走场子。人人都在走场子,可怎么能把自己的场子走得气运贯通,这就大有学问。我们多么盼望靳之林先生能再来延安的大地上谈笑风生地走他的场子啊!

谁料,天不遂人愿!

他的身影,定格在黄河岸边、宝塔山下,值得人们永远铭记。

新闻推荐

景山公园观德殿计划明年整修 对尚未开放的兴庆阁文物区启动考古勘察;景山公园将完整恢复古建筑群,助力中轴线申遗

11月22日,景山公园,寿皇殿建筑群正式开放。中轴线建筑首次实现整体亮相。新京报记者侯少卿摄新京报讯(记者周依贾文程...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魂系陕北 缅怀靳之林先生 □刘江岳洁琼)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