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颂(左一)在馨福公寓配电房搬迁改造现场对设备进行检查
12月2日正值周末,在福州地铁4号线白马北路施工建设现场,黄颂仔细对照图纸对需要迁改的电力管线进行现场勘查,认真记录现场情况。为助力福州地铁建设,黄颂和班员们除了每天对地铁涉及的供电线路进行防外破巡视外,还要配合地铁施工进度开展电力管线迁改各项工作。
黄颂是国网福州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配电运维一班班长。他是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福建省劳模。在他带领下,他所在班组获得了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百佳班组、福建省工人先锋号称号。
“鼓楼电力的黄师傅特别靠谱”
从部队转业的黄颂,一直保留着刚毅、干练的军人气质。他工作的区域在鼓楼区,是省会城市福州的中心枢纽,集中着福州市区80%的重要用户,全年75%的时间属于特殊保供电时段。“我一直和班里的同事说,做事情,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好。一件小事没做好,都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黄颂说。
12月1日这天,在福州杨桥路附近的文藻河旁,黄颂沿着河道仔细查看现场电缆走向,用喷漆将电力管线做好标记,再用卷尺测量电缆到桥面的距离。“这里面已经没有空余的孔位了,在迁改建议中记下要对这个工井进行扩沟增管。”走到工井处,黄颂俯身把头探进井里,用相机对工井内的管位进行拍照,并让同行的同事做好记录。
从2017年开始,福州市政府对城区内河开展治理。河道电力管线的勘查交底工作由运维班组负责。鼓楼辖区内共有10余条内河,100多座过河桥梁。原本仅需3天就能完成的工作,黄颂却多花了大半个月时间对河道管线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勘查。每条过河管线有几根电力管线、排列是否合理、管线到桥面的距离是多少,他都一一做好记录。此外,桥两头的工井他都要求打开查看,工井内部情况如何、剩余孔位是否充足也做了详细的笔记。班员小陈直嘀咕:“只要拍照记下现场情况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记录这么多东西,多麻烦呀。”黄颂说:“我们对现场记录的情况越细致,就能够制定出最合理的迁改方案,对我们今后的电缆线路和工井的运维管理也是有很大帮助的。”详实的电力迁改方案让市政部门省了不少心。
2016年起,为了解决居民用电的后顾之忧,福州市开始进行地下配电站房搬迁改造。居民对“下改上”的配电站房,担心产生电磁辐射、噪音,将占用到小区的地面用地。“大家都觉得这是件好事,但是就是推不动。”黄颂说。他奔波于社区、街道、房管局之间,配合查看站房、选址;设身处地耐心地为居民科普,打消了居民的种种顾虑。从土建施工开始一直到搬迁结束,他每天都到现场跟进。鼓楼配电站房选址工作任务最艰巨,完成却最好。搬迁改造后的配电站房,顶住了台风的考验,无一受淹。
“鼓楼电力的黄师傅特别靠谱。”黄颂凭借自己认真、扎实的工作赢得了政府、相关单位和居民的一致好评。
“灯亮了就安心了”
从事电力一线抢修工作就像110,要24小时随时响应,马不停蹄、错过饭点、半夜抢修……对黄颂来说,这些都是家常便饭。
在黄颂看来,多一秒故障,用户就要多停电一秒。“没电用,多糟心啊,抢修能快一点是一点。”有一次保险大厦附近一小区停电,用户自己找了一整天都没找到故障原因,就打了报修电话。黄颂带着班员赶到现场,当时能查的地方都查了,只有一处大家都没看过,那是个靠近化粪池的地方,各种淤泥污水粪便搅和在一起,用户自己请来的工人给多少钱都不肯跳下去。黄颂直觉就是这里,跟技术员商量,总要修吧。“老实说当时也没想太多,就跳进沟里,从积水中捞出电缆,果然故障点就在这儿。那次抢修仅用了两个小时。”
作为一座被台风“厚爱有加”的城市,每年的台风季,对黄颂来说都是一场辛苦和危险并存的考验。2015年“苏迪罗”台风期间,鼓楼有33座地下配电房被淹,抢修复电异常艰难。在伸手不见五指、满是腐臭的被淹站房,黄颂带着班员打着应急灯,蹚过齐胸的积水对一个个被淹站房进行故障隔离。他所负责的辖区最快恢复了供电。
“灯重新亮起来的时候,看到居民脸上洋溢的笑容,那些苦、那些累,就不算什么了。自己也觉得很安心。”黄颂说。从电缆班到抢修班再到运维班,黄颂共参与了4万多次的故障抢修,每一次都实现了“安全零差错”,在最短时间恢复供电。
高效抢修效率的背后是黄颂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和不断的积累创新。辖区内的946个配电站房、685台环网柜,黄颂都烂熟于心。除了悉心呵护每一台设备,细心的他开展了站房设备电子化档案建立工作。“每个台账相当于设备的‘成长档案’,从设备建成开始到日后的运行情况都有详细备案,为运维抢修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缩短停电抢修时间。”黄颂说。由他创新总结的“低压路径快速检索法”“地下站房搬迁平行作业法”等16项经验做法得到推广应用,为客户节约停电时间1.6万小时。
“干这一行能帮到人”
在长期的工作中,黄颂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与不少用户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
每次路过军门社区时,社区主任林丹都会探出头,亲切地喊一声:黄颂,快来喝茶!“我感到特别地幸福,就像他们中的‘一分子’。”黄颂说,“干这一行能帮到人,我觉得我的工作特别有价值。”
黄颂与军门社区结缘是在2008年6月。当时,军门社区有五栋老式居民楼部分线路老化,雨天出现打火现象。林丹拨打了黄颂留在社区的电话。黄颂当天就带领党员服务队赶来,义务更换了700多米的线路,解除了用电安全隐患。服务中,黄颂通过林丹了解到军门社区的情况后就上了心。此后,他每次路过军门社区,都会抽空上门拜访老人帮助他们检查整修,逢年过节还不忘给老人送去生活用品。80多岁的危依姆是空巢老人,常年独居,一次上门排查时,黄颂了解到她的情况后就上了心。老人说:“黄颂就像我亲儿子一样随叫随到,好得没话说。”社区的孤寡老人都有他的手机号码,有事会直接打电话给他。
这样的暖心故事在黄颂的职业生涯里屡见不鲜,以他个人名字命名的黄颂共产党员服务队与福州军门社区结成了共建对子,义务为百姓服务。大家都亲切地把他们称作“社区的贴心保姆”。“看起来是些小事,对于我们来说是举手之劳,可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居民来说却是雪中送炭。”黄颂说。
十几年来,黄颂和队员们早就把军门社区当成了另一个“家”。他们给社区785户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低保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建立了“爱心档案”,坚持每月走访慰问,一对一帮扶,为社区用户义务排查内部隐患、处理故障,还开展“爱心助残”“阳光助老”“希望助学”等活动。“希望用我们的点滴行动,点亮社区居民家中的每一盏灯!”黄颂这样说。
(王山林 孟冬昵/文 陈蒸 陈德钧/摄)
广告
新闻推荐
两名加拿大公民被采取强制措施 加拿大公民康明凯和迈克尔涉嫌从事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活动;目前案件正在侦办中
据新华社电外交部发言人陆慷1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两名加拿大公民因涉嫌从事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活动,已被中方依法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