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纪委机关报刊文谈《博论》:为官者 窥见从政之道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8-12-13 17:35   https://www.yybnet.net/

中国方正出版社我是《博论》的忠实粉丝,一直是。2015年的8月6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历史上的首个个人评论专栏《博论》开张,邀请当代评论界的大家——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米博华主笔。作为《博论》专栏创办时期的编辑之一,我见证了栏目的诞生、成熟,直到后来纪检监察系统内外“博粉”无数。

三年多来,米博华老师笔耕不辍,每周一论,“评说反腐风云,献计全面从严治党”,几乎是雷打不动,为读者献上了一篇又一篇政论佳作。中国方正出版社新近推出的《博论正风反腐》一书,正是《博论》栏目精华篇章的集大成。

翻看书中诸篇诸句,字里行间,无不显示出一位评论家的挥洒自如、一位老报人的执着坚守、一位老党员的满腔热忱。这份自如,源自“几十年专注评论一件事”;这份执着,源自新闻人的天职和担当;这份热忱,源自一颗矢志不渝的拳拳赤子之心。

你我他,收获信心力量

米博华在一次接受采访中论及:“政论不仅仅是文字、著作,更可以转化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对于社会的文明进步乃至个人命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博论》里有力量,读《博论》有信心。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三周年之际,米博华写了一篇《这三年,定载入史册》感怀:“这三年,我们最大收获是冰释冷漠、重拾信心,确信只要拿出雷霆气概,使出霹雳手段,沉疴积弊完全可以清除。”

“冰释冷漠、重拾信心”,简短八个字,凝练有力,意味深长。

全面从严治党、反对腐败,从根本上讲,是党心民心所向,做的就是聚人心的事。谁也不会否认,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正风反腐,雷霆万钧,摧枯拉朽——惩治了大贪小腐,荡涤了痼疾陋习,重树了新风正气,赢得了党心民心。

中国崛起,道路不会平坦;民族复兴,必然面对风雨。在这个过程中,信心重拾,其力无穷,远比黄金更为重要。

这份信心,在六年来的正风反腐实践中被充分凝聚,米博华的文章中也处处有体现。

“党的根本宗旨与腐败水火不容。虽然腐败问题在有的地方和部门无处不在、嚣张得很,但在强大攻势下,灰飞烟灭。”一个“灰飞烟灭”,说得气势恢宏!

“事实告诉我们,什么“丹书铁券”,什么“铁帽子王”,什么“超级老虎”……这些统统不在话下。”一句“统统不在话下”,讲得何等豪迈!

“我们党和其他政党不同正在于,“一切为了人民”是始终挖不掉的政治基因,谁想变都不会得逞。”一句“谁想变都不会得逞”,又是何等的自信!

而这份信心的源泉,归根结底还在于“我们有一个久经考验的党”。《扛起民族复兴的重任》一文提到,“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打垮中国共产党。”《强党是强国核心》一文提到,“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不仅站起来,而且强起来,富起来。这样的成就,其谁能之。”“只要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心,坚强有力,在什么困难面前,我们都可以挺过去。”

展望未来,米博华的文章充满深情。

我们党,远景无可限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必然因其使命非凡而壮大,必然因其道路壮阔而伟大,必然因其本领高强而强大,一定会以历久弥新、自我革新、焕然一新的“样子”迎接更加辉煌的未来!”

每位共产党人,使命无上荣光——

“面对“有风有雨是常态”,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只要争做“劲松”,有“风雨无阻”的心态和“风雨兼程”的状态,我们党和国家就能“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为官者,窥见从政之道

沉溺于阅读“官场小说”,痴迷于谈论“官场术”,热衷于信奉“潜规则”……即便是在正风肃纪持续保持高压态势的当下,仍有一部分党员干部心术不正,不走正道走邪路,忘了正门想偏门,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对诸多“官场亚文化”“官场病”,《博论正风反腐》多有入木三分的刻画。

比如,说到“吹牛浮夸”,芝麻大的成绩说成与泰山同高;说到逐利争名,绿豆大的好处面前争得你死我活,自己的目的没满足就觉得“比窦娥还冤”;说到搬弄是非,张嘴就是“路边社报道”,聊天就是“坊间传言”。

而对这些“小聪明”,批驳起来是一针见血。没有走捷径的想法就不会跑官要官,没有侥幸心理就不会笃信“饿死胆大的,撑死胆小的”等鬼话,没有得意忘形的迷狂就不会有老子天下第一的妄念。这些热衷于投机钻营的“能人”,一旦越过“红线”、践踏了党纪国法,不论再怎么精密算计,结局都是“没有好下场”。最终,给出忠告——不耍“小聪明”,方为大智慧。

鞭辟入里的刻画,会让那些“似曾相识”的党员领导干部红脸、出汗甚至心跳。对此,米博华认为,“对于领导干部的缺点错误当然要严肃指出……不如此不足以帮助人,不足以唤醒人。与人为善不意味着不痛不痒,猛击一掌体现着爱护关心”,但出发点应该是纠正缺点、改进工作。要让党员干部明白,“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如果说,批评性的话语是一面面镜子,让为官者引起警醒,引以为戒。那么,书中更多的则是建设性的忠告,给为官者走稳从政之路提供了一整套“范式”,描绘了一系列“操作说明”。

讲政治。政治不应是软柿子,想捏就捏。政治标准是硬杠杠,不能迁就。讲政治绝不虚空,而是时时刻刻体现在工作生活中。是不是由衷赞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真诚拥护党的领导和国家政治制度?这些都必须明确回答。

“炼”党性。党性修炼就像是一个人的内心对话。在这样的对话中,人既是自己的原告,又是自己的辩护人和法官。党性应该怎样“炼”?“锻炼”,即政治生活的锤打;“磨炼”,即困难和挫折考验;“历练”,即经过大事、见过世面。

守规矩。不讲底线不行,只讲底线不够。党纪面前耍“大胆”,有你“好看”!敬畏心、约束感、纪律性,是获得舒展自由的前提。因为,一个人如果像断线的风筝,随意翻飞,不仅不会获得潇洒自由,反而会一头栽下去。

有担当。共产党的干部,除了担当别无选择。还没干事呢,先把自己的小算盘打得啪啪响,门槛比谁都精,怎能不左顾右盼、瞻前顾后?只想比别人得到更多的尊敬和实惠,却不想受累和担责,天下哪有这样的便宜事!

正“官”念。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职责和工作,与其本人和家庭私利没有“半毛钱”关系。“为人民服务”就必须断绝“为人民币服务”的妄念。不能自诩高人一等,处处搞特权;不能把官职大小作为是非对错的标尺;不能有人当官,全家沾光得利。

能自律。越是“私底下”越考验自律。自律之难,更在于随着环境改变,面对各种诱惑,自律的能量不可能“一次充电,永远满格”,而需要不断补充。

试想,一名领导干部按照这个“图鉴”行事,还会出事吗?

为文者,可习文章之法

《博论正风反腐》一书中,有一处编者注,提到中国纪检监察报为纪念建党95周年,推出了“学党章·重温入党誓词”系列评论。很有幸,我曾是该组评论的三位撰写人之一。当时,三个人反复研读《博论》,试图以其为范本,从语言风格到逻辑架构,再到论证模式,全面模仿学习。可惜,使尽“洪荒之力”,仍未得其要。期间,多次向米博华请教,“找到掘进面”“讨论不能瞎客气”“先让自己的感情充盈起来”等指导让我们战胜了一个个难题,受益匪浅。而他看完这组文章后,专门写了《宣誓:生命的承诺》一文,鼓励后进。至今想来,仍是十分感动。

从那时起,《博论》文章的意象之美、逻辑之美、语言之美,就深深征服了我。可以说,《博论》所形成的写作范式,堪称当代政论文的典范,值得为文者尤其是评论爱好者细细品读,学习仿效。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每每读到《博论》,脑海中就会有意象纷至沓来。平素爱看评论,有的文章读来总觉枯燥干巴,要么说理空洞,陷于说教,要么举例冗长,不胜其烦。米博华的政论,蕴具体于凝练,语言高度概括,背后意象丛生,读来朗朗上口,宛如连续播放的电影镜头。

试举一例。《何为动,为何咎?——“动辄则咎”一解》一文开篇即讲到,“有人卖官,卖到排队挂号;有人猎色,猎到悖逆人伦;有人索钱,索到搬不动、没处放;有人造宅,造到攀比金銮宝殿。”每一句皆有案例所指,说的是谁,讲的何事,瞬间浮现。深入一些党员干部骨髓的“腐朽之风、恶俗之气”,则跃然纸上。文章顺势提出观点,“再不狠“咎”,队伍会烂下去。在此情势之下,动辄则咎,保持高压,实为矫枉的必须之举。”至此,完成了令读者信服的开篇。

再来说文章的逻辑之美。米博华到中国纪检监察报社座谈,阐明一个观点时,丝丝入扣,逻辑严谨。有年轻同志由衷地说,录音后稍作整理,就是一篇妙文。撰写《博论》,米博华自我要求更严,一篇稿子改个三五遍是常事,力争出手“都具有文本学意义”。事实正是如此,每一篇文章都有不同的逻辑张力,有理有据,文气贯通,所说令人信服,所论无法反驳。

《没有人可以胡来——辨析“功、过、罪”》一文很为典型。对于那些有本事、有成绩的官员因贪腐而沦为阶下囚,怎么看?各方见仁见智,有时针锋相对。文章巧妙地设计了两人对话场景,一个“问者”一个“答者”,一问一答之间,仿佛平日里闲谈,娓娓道来,天衣无缝地将读者代入,“功、过、罪”的辨析悄然完成。最后一答给出结论:古往今来,“多行不义必自毙”是一个公理,因为,没有人可以胡来。

想来,很多人读《博论》时,会有一个共同感觉:语言清新干脆,读来流转自如。而其背后的奥妙,就在于使用了大量的 “流水句”。吕叔湘先生曾指出,汉语中有一类句子,“一个小句接一个小句,很多地方可断可连”,可定名为“流水句”。“流水句”是中国语言的特色,历来为评论家所击赏。

“还记得,头一年,有些人并不当真,照吃照喝照拿照玩,结果“枪打出头鸟”,当年就处理了一批公款吃喝的。”“有人说,吃顿饭超标、开个会顺便玩玩,多大点事,有那么可怕吗,能造成什么后果?孤立地看一餐饭,好像没啥,但深思之后就感到不简单。”……类似的“流水句”,《博论》每篇必有。没有那么多“因为、所以”“虽然、但是”,汉语的独特魅力自在其中,米博华一直提倡的评论美学在《博论》中尽显。以中国话语论中国事,以党言党语说党的事,这就是自信,就是这么自信——一名老党员对我们党和国家的自信!

博论涵括正风反腐方方面面,可谓博矣;博论文法自成论述严谨,可谓专矣;作者一腔赤诚满含热情,可谓忠矣!

(原标题为《 窥从政之道 习文章之法——读<博论正风反腐>》

新闻推荐

40年巨变:我国商贸服务业发生根本性变革

全敞开、自选式售货,用“收银机”计价结算,近40年前,中国第一家超市在广州开业。“刚开业时仅有300平方米,但让广州的消费者...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中纪委机关报刊文谈《博论》:为官者 窥见从政之道)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