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仕喜
为实现城乡之间教育的均衡发展,国家做出了不少努力:农村教师享有“农村教师岗位津贴”、校舍享有“校安工程”、教学资源上也有“农远工程”……然而,“乡村教育”在大多数地区还是没落了,教师工作缺乏激情,学生学习缺少热情。
乡村教育“发育不良”症结何在呢?我也常常陷入沉思:政策给了,设备装了,师资达标了,为什么教育效果却并不理想?
我想就教师而言,少不了以下两个原因:缺失教育理想,因而得过且过不求上进;少了合作与交流,所以固步自封难以进步。
教育需要信念的支撑,而给予老师最直接的信息就是本校所推崇的办学理念与切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办学规划。当然,先进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们不断地学习、跟进,更需要作为学校领导者的校长先行吸收消化并身体力行。
乡村学校要办成什么样的学校,还需要“县级”或“乡镇级”的教育主管部门做好“顶层设计”,让合理的规划为办学导航。例如:对校园环境、教师评优、校园文化、课程改革……等等方面提出指导性的总体目标,让下属学校知道从哪些方面来创建美好的校园。不同等级的学校要分层要求,其最终取得的结果应该与分管该校的领导业绩挂钩。
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一要把一批有思想有干劲的老师推上基层学校的领导岗位,还要建立县局领导分片管理乡镇,乡镇中心学校正、副校长分管各校的制度。不只是上级评定下级的业绩,更要引入让基层学校评定分片领导的管理业绩。最终的结果是庸者下、能者上的用人机制。
有了较为明晰的规划,教师工作才不会陷入盲从状态,只有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机制才能激发人的活力。
城乡差别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因此要加大城乡学校的合作交流力度。当然仅仅是选择几个教师去山区“支教”是治标不治本的策略。
我想更有益的做法是城乡学校的结对帮扶,老师之间互相结对,学校为他们创造交流的平台;学校主要领导每学期还可以进行一两个月的角色互换,达到深入了解结对学校的优点与不足,以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乡村教育不只是乡村教师自己就能做好的事情,它更需要从顶层进行设计,而乡村学校更多的精力则可以放在狠抓落实上。
新闻推荐
新华社深圳12月10日电(记者周科)记者近日从深圳警方了解到,查场所、追源头、广撒网、斩链条,自今年4月开展打击娱乐场所吸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