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冯至在青岛的诗性时光

来源:半岛都市报 2018-12-11 01:37   https://www.yybnet.net/

柳已青

1924年,冯至有缘到青岛度假,度过了一段非常美好的诗性时光。

这一年,未满19周岁的冯至在北大德文系求学。6月,“浅草”已经一片葳蕤,暑假快要到了,他应好友顾随的邀请,到青岛度假。

冯至与顾随结识于1922年,北大同学、同乡卢季韶之兄卢伯屏在山东济南第一女子中学教书,介绍他的同事顾随(羡季)与冯至通信。顾随擅长古体诗,两人书信来往,谈艺论诗。后来冯至回忆说:“我们写的信如泉水喷涌,又如细水长流,延续了六七年之久。”冯至后来成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顾随后来成为“隐蔽的大师”。两人以诗结缘,成为彼此终生的挚友。两人最初约定,把新诗和旧体诗分划领域,各守一体,冯至不写旧诗,顾随也不去写新体诗。

1924年6月22日,顾随和卢伯屏在济南火车站迎接冯至的到来。此时,顾随刚辞去济南的教职,接受青岛胶澳中学的聘请。顾、卢与冯至寒暄过后,就问到杨晦的情形。

初到济南的冯至,对济南的印象并不甚好:“济南街道污秽;大明湖光,千佛山色,与之颇不相称!”不过在济南游览了几天后,冯至对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泉城,多了几分亲切。冯至、顾随两人“几次大明湖上泛舟,历下亭前赏雨,品尝鲜嫩的蒲笋”。此时的济南,和《老残游记》描述的风貌没有多大的改变。1924年重阳时节,冯至在北京的黄叶尘沙中,致函杨晦:“千佛山上有红叶吗?大明湖的芦苇想已白遍头了!”

7月初,冯至一到青岛,他的心完全和这座德式建筑风格的城市融为一体。“青岛伸出两臂把海抱得紧紧的,吻得密密的,满山上红楼绿树相遮映,清凉极了!”虽然已经是7月初,青岛仍然凉爽,甚至有清冷的感觉。“睡必被,早晚衣必夹。”城市在山海中,非常安静,道路上车马行人稀少。冯至住在胶澳中学的红楼,星月之夜,一片静谧,唯有虫声弥漫于四野,晚风中把隐约的潮声送来,又隐去。这样的夜晚,适合夜读歌德和里尔克的诗歌,适合天人合一的哲思。夜读和静思的夜晚,为冯至带来诗的灵感。

微雨霏霏的一天,冯至从中山公园附近的万国公墓(今延安一路百花苑)经过,看到一位少女的雕像,心灵的忧伤,像骤起的海雾,把他笼罩。他写了一首名为《墓旁》的抒情诗:

我乘着斜风细雨,

来到一家坟墓,

墓旁一棵木槿花,

便惹得风狂雨妒。

一座女孩的雕像

头儿轻轻地低着——

风在她的睫上边

吹上了一颗雨珠。

我摘下一朵花儿,

悄悄放在衣袋里;

同时那颗雨珠儿

也随着落了下去!

冯至在青岛,遇到天气晴朗的日子,就到海滨洗海澡。海滨上有许多西洋与日本的女子,健全的也有,病恹恹的也有。冯至正是处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青春年华,看到她们,不由得想:“她们在异国,活泼而且恬淡,为什么我总是……”听着层层叠叠的潮音,坐望海天之间的水云,冯至在《海滨》一诗中写道:

风吹着发,又长一分,

苦闷也增了一寸;

雄浑无边的大海,

它怎管人的困顿!

除了《在海滨浴场》组诗,冯至在青岛还写了几篇散文,创作了一篇独幕剧。在青岛,几位忧伤的年轻人都在从事文学创作。陈炜谟写了几万字,顾随开始了长篇小说的创作。这时,杨晦已经就任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文学专修科教员,创作诗剧《屈原》。杨晦将《屈原》邮寄给冯至,冯至收到当日,就在海滨迫不及待地读下去。冯至在信函中对杨晦说:“我以为最好的要算是第三、四、七那三幕了——因为在那里泄尽了你的悲愤。”冯至深有感触地说:“我的想象力,也太薄了!”“把灵魂溶于艺术之中吧!”

另外,冯至还创作了一篇童话剧《鲛人》(后改名为《海女》)。冯至在青岛40多天,到了告别的时刻了。顾随填词一首《临江仙·送君培北上》:去岁天坛曾看雨,而今海上秋风。别离又向月明中。沙滩潮定后,戏浪与谁同。把酒劝君君且醉,莫言我辈终穷。中原逐鹿几英雄。文章千古事,手障万流东。

1924年8月14日晚上,冯至乘坐夜行的火车离开了青岛。在晃动的火车上,冯至望着车窗外迷离的灯光,忽然一阵惆怅。终点济南有好友杨晦的身影,起点青岛有好友顾随的音容,冯至忽然想起杜甫的诗句“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吟诗。”他们萍聚,星散,诗歌是唯一的行李。

“海上归来,真仿佛洗去许多尘垢,现在只剩下两袖清风,一箱书画。”一个多月的时间,涛声、云影、红楼、绿树、栈桥、兵营,青岛的这一切,都成为冯至心头的具象,“月余之留,影我甚巨”。冯至想起法国某诗家所说的格言:“不怨天,不尤人,安安静静,享汝之悲哀。”经过青岛的文学之旅,冯至打算在“平和静寂中了此一生”。

1925年,冯至、杨晦、陈炜谟等人成立“沉钟社”,编辑出版《沉钟》周刊。“浅草”象征着青春的一抹青翠的绿色,“沉钟”象征着人生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他们要以文艺唤醒沉睡的世人;为内忧外患的时代带来黄钟大吕一样的声音。

1930年9月12日,冯至与清华大学教授吴宓(享受年假,去欧洲访学)结伴,踏上去德国留学的路。初到德国海德堡的冯至,会不会在一个月亮圆圆的夜晚,梦到青岛绿荫中的红瓦,碧波中的栈桥呢?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县)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夏参加在上海主办的文学团体浅草社。1925年和杨晦、陈翔鹤、陈炜谟另组沉钟社,鲁迅曾称赞他是中国最优秀的抒情诗人。1930年留学德国先后就读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获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同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代表作有《昨日之歌》《伍子胥》《十四行集》《山水》《杜甫传》等。

新闻推荐

“舌尖”“风味”数据统计 江苏39道美食独占鳌头

近几年,美食纪录片的兴起让不少老百姓坐在家中,便可感受到不同地域的特色美食、烹饪手法以及口味差异。而不同人在“美食”...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冯至在青岛的诗性时光)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