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武
王震昌科举成功的关键还在于他成为清末科举改革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后的第一批受益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七月十六日,清廷谕令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具体办法为:“自明年为始,嗣后乡会试,头场试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二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三场试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考官阅卷,合校三场以定去留,不得偏重一场……进士朝考论疏,殿试策问,均以中国政治史事及各国政治艺学命题。以上一切考试,凡四书五经义,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策论均应切实敷陈,不得仍前空衍剽窃。”(《清史编年》第十二卷光绪二十七年)此时,距壬寅补行庚子、辛丑恩正科乡试尚有两年时间,足够王震昌补读新学,适应策论。而废除了八股文,对于年轻气盛、精力饱满的莘莘学子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饱学之士拜倒在八股文脚下,有的甚至终身跨不过这道门槛。
王震昌参加壬寅补行乡试,头场试中国政治史事,给出的题目是“汉文帝减租除税而物力充羡,武帝算舟车、榷盐铁、置均输而财用不足论”。这是一道切合当时中国实际的策论。1900年中国的庚子义和团运动引致八国联军武力干涉,清廷战败后签订《辛丑条约》,庚子赔款高达四亿五千万两,全国人均白银一两,沉重的战争赔款压得清政府喘不过气,适逢乡试,出此策论,求天下士子良策。面对此题,王震昌议论生风,全篇734字一气呵成,他认为“贫富之分在于奢俭,奢俭之机在于敬肆。敬则惧,其贫而国常富;肆则恃,其富而国常贫。何则?惧其贫则俭,俭则不敢以万姓之脂膏供一人之饕餮,故藏富于民而国亦不致独贫;恃其富则奢,奢则不惜以闾阎之蕴蓄供宫闱之用度。故患贫于己,而天下卒以不富。判然贫富之故,分之于奢俭之两途,基之于敬肆之一心。”在从理论上阐述了贫与富、奢与俭的关系以后,王震昌又以娴熟的笔法,论述了历史上“物力充羡,粟陈贯朽”的“文景之治”和汉武帝“好大喜功”“进而乃大肆其舟车盐铁均输之为”的历史事实。最后给汉武帝的评价是“向非轮台悔过,几蹈秦辄矣”。这里他用了一个典故,就是公元前89年(征和四年),汉武帝所下的一道自我反省的“轮台罪己诏”,重启汉初的“黄老”思想,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此策一出,获得本房同考官升用直隶州知州江苏特用知县张某夫子的推荐和批阅:“博通今古,笔陈纵横。”同时对次艺“论选举之法”也给予“弊在人而不在法一段尤为名论”的高度评价。另外,头场次题衡鉴堂原批“次持论甚真,息深达
新闻推荐
生活中难免有一些异物误入眼睛的经历,遇到这种情况,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揉,以期把眼睛里的异物弄走。这种方式真的靠谱吗?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