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生动实践,看到了建设“数字政府”“网上政府”“掌上政府”“智慧政府”的清晰思路,看到了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权力运行效能的创新,也看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如何在基层生根开花。
当2018年进入最后一个月,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迎来了推行两周年的时间节点。新华社、澎湃新闻等媒体的报道显示,当地诸多市县交出了让人满意的改革答卷——购置新房后办理不动产交易登记、创办企业前期申请行政许可、为新生儿办理户口、购买社会保险等,这些以往需要跑多个部门才能办妥的繁杂手续,如今只需在一个窗口递交材料便可完成;老百姓和企业到政府部门办事,从受理到办结只需一次上门,甚至零上门……
改革成效如何,数字最能说明问题。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省社科院作为第三方机构组织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满意率达94.7%;截至目前,该省已梳理公布省市县三级“最多跑一次”办事事项主项1411项、子项3443项,基本包括群众和企业到行政机关办理的所有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
曾几何时,到政府部门办事一次能办利索,几乎可以成为新闻。因为,可能赶上办事人员不在、可能缺几份材料、可能得走诸多程序、可能需要再跑其他部门和单位,甚至可能“政策还在路上”……
正因此,当我们看到一个地方几乎所有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都能实现“最多跑一次”时,内心应该是充满艳羡的——什么时候,我们所在的地方和城市也能如此?全国都能如此?
从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中,应该汲取些什么?或者说,要复制推广其做法,关键是什么?
比如,观念、理念的转变。从前,百姓办一件事跑十几次、盖几十个章的原因是什么?制度设计、程序安排固然是一方面,但更主要的恐怕还是一些政府部门服务意识欠缺,总觉得自己是“衙门”“官老爷”——既然你找我办事,就得“听话”、不能怕折腾。这种观念不改变,不太可能有让百姓“最多跑一次”的意识和想法。
比如,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要实现百姓少跑腿,便要让数据多跑腿,要有“大数据思维”,建立一个政务服务数据库,把不同职能部门掌握的信息汇总起来,实现对接和共享。如此,既能免去百姓四处奔波、开证明的烦恼,又能有效提高权力运行、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比如,坚持问题导向。哪些事项审批部门多、环节多、周期长,哪些事项是群众最渴望解决的、最难办的,便从哪里入手。先啃硬骨头,然后举一反三,逐个解决。
再如,注意改革的规范化标准化。地方政府换届、人事出现变动,不少人对改革的持续性有所担忧。因此,在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过程中,浙江一边对阻碍改革的法律法规进行清理,一边以制度、法规的形式巩固推广改革成果——在公布实施了《政务办事“最多跑一次”工作规范》《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行政服务大厅现场管理工作规范》等地方标准后,又在近期通过了《浙江省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规定》。这些制度化、规范化的努力,不仅为“最多跑一次”改革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也进一步提高了改革的可持续性可复制性可推广性。
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生动实践,看到了建设“数字政府”“网上政府”“掌上政府”“智慧政府”的清晰思路,看到了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权力运行效能的创新,也看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如何在基层生根开花。随着“最多跑一次”改革经验在更多地方推广,相信这项改革的“红利”还将进一步释放。
新闻推荐
一边是消费者对家政、养老、餐饮等生活类服务需求的不断升级,一边却是我国生活服务业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优、质量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