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 德
几乎每年十一月下旬的时候,三区四县乃至一些大一点的乡镇,都会举办一些食品、土特产、服饰之类的展销会,俗称“交流会”。
我印象中太平的交流会有些年头了,那还是改革开放之初,那时社会经济刚开始发展,物资相对于现在是匮乏的,一般在每年春节前开办,每到这个时节父母和村里人们都会在交流会上给孩子们置办些衣服、鞋帽什么的,留着春节穿,儿时很长一段时间的新衣服都是父母在交流会上买的,再大点自己在街上买,但那时候街上的店面不多,衣服款式也不多,交流会上的衣服还算新潮,所以在交流会上买的还是比较多,关键是交流会上还有许多平时我们难得一见的新奇玩具等东西,所以只要在家乡我都会去。
那时一般都在稍偏僻的地方举办交流会,依稀记得龙井市场门前的那条街举办的次数最多,交流会的头一天小县城里就会突然多了许多外地的小货车,那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前来售货的客商,提前赶来搭建棚子,这些人动作很麻利,一天工夫就搭建起长长的几百米的防雨大棚,而且将所卖的货物铺设上架上摊,物品不像一些地方赶集的集市,不仅有衣服、小家电,还有保健滋补品、调味品等等,品种繁多。第二天一早交流会门口两只扩音喇叭就唱起了港台流行歌曲,欢快强劲的音乐吸引着人们从各条街道、小区纷至沓来,一会儿就使原本冷清的交流会人流不断,热闹起来,尤其是到了上午九十点钟以后,乡下的人们搭着班车来了,纷纷涌进了交流会,进入到里面。那人头、那拥挤的情景不亚于今天黄金周时的一些热门景点。那些摆摊的客商们见人多了,操着各地口音更加使劲吆喝起来,甚至用上了手持式电喇叭,一时间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大人呼唤孩子的声音、谈话声交织在一起,人声鼎沸,无比的热闹。这时候也是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趁的时候,以前每年总有一些人丢钱包、丢衣服以及短斤少两、质量掺假等事件发生,后来随着政府的关注,警察和工商局等相关部门的介入,这些年倒是很少见了。
随着开交流会的次数多了,人们也学精了,有几年开交流会时,头几天都是看的人多买的人少,大家都只是对自己中意的商品先进行试探性的询问价格,试穿自己喜欢的衣服但就是很少买。因为大家都知道来交流卖货的客商都希望在交流会上将带来的货物卖完,等到最后几天商家们卖不动货就会跌价,那时买东西比开始几天要便宜很多。一开始确实让一些商家着了“道”,但却有着等到最后几天,发现自己喜欢的商品被人捷足先登懊悔不已的事例,后来人们渐渐发现这些商家也很精明,知道了大家的心思,到最后一天价格也不松动,所以人们还是恢复到以前一样看中了就买,不过砍价的功夫倒是渐长。我有一哥们为买一件风衣,找了五个不同的人,每次都砍一样的价,最终如愿以偿了。后来随着客商们一起来的不仅有许多如旋转木马、碰碰车、海盗船等娱乐设施,还有如长沙臭豆腐、新疆切糕之类的各地风味小吃,吸引了很多孩子们和大大小小“吃货”们,交流会上几乎白天是大小吃货们为主流,晚上和周末孩子以及陪伴孩子的父母们成了交流会上的主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推广与深入,现在很多人对于交流会上的物件已没有了新奇的感觉,有人认为交流会上的商品质量不如专卖店,甚至还有人觉得去交流会上购物是丢面子的事,不愿去交流会,但我还是爱逛交流会。因为每次走在拥挤的人流里,看着货架上五颜六色的货物,听着人们讨价还价声,看着孩子在各种娱乐设施上的愉悦表情,欢快笑声,闻着各地小吃的味道(偶尔我也会买点小吃解解馋),比起待在家里看电视、打扑克要好多了。偶尔还能遇见几个多年不见的故人,那样就拉着他们在街边的饭馆里小聚下,互诉别后各自生活与故事,也是一种幸福。
新闻推荐
推陈致新如果看总数,就会觉得全国城镇2.7亿套房,完全够住了。但如果从分布结构上看,恐怕远不够住。据报道,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