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点半放学后,我在学校有很多课外书看,还学会了下棋。”近日,福建省泉州市实验小学洛江校区学生唐伊杨告诉记者,以前放学后她只能跟到校接孩子的邻居回家,一个人在家做作业,现在可以留在学校写作业、看书、下棋,比过去更充实更快乐。(《中国教育报》)
因为学校放学时间远早于工作下班时间,放学后的接送和陪伴是困扰很多家庭的难题,特别是没有老人提供帮助的双职工家庭,往往只能通过聘用保姆或者委托课外机构等方式解决,不但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接送难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社会性话题。泉州推行的“四点半课堂”,既缓解了家长的焦虑,又给学生提供了培养兴趣、全面发展的舞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民生理念,提升了社会的文明程度。
一座城市的文明,不仅表现在市容市貌、城市建设等外在形象上,更蕴藏于民生关怀、社会和谐等内在要素上,于细微处更显文明的价值。“四点半课堂”直指民生所需,让很多家长都能够卸下内心的包袱,从而将更多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为城市的发展进步贡献出更大力量。政府加大了投入,其积极影响必会贯穿长远,取得丰厚回报。
“四点半课堂”也是教育的好形式。虽然学生在校的时间延长了,但并不是用来补习补课额外增负,而是让他们能够根据自身爱好选择感兴趣的业余课程,既有传统文化,也有体育运动,对于增强学生体质、提升综合素质很有帮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益实践,将过去困扰家长的时间充分利用了起来。“四点半课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多学生都表达了对这种教育形式的喜爱,拉近了学生与学校的情感距离,也带动了文化课学习效率和成果的提升。实践证明,“四点半课堂”是促进教育的良好形式,给其他地方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要让文明真正融入城市的基因、融入群众的血脉,就必须从群众最关注的小事和细节着手,解决群众最为迫切的需求,这是对城市管理者智慧和理念的考验。“四点半课堂”是一个范本,在其他群众关注的领域也可以以此为鉴,在文明城市创建中不断做实功、得实效。(来源:福建文明网)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不经意看到一则小故事,莫名感动。暴风雨后的海边沙滩上,有许多被浪花卷上来的小鱼。一个小孩不停地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