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建奎。图据网络
11月26日,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成为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
消息一出,引发舆论轩然大波。多家媒体多次致电贺建奎本人,无法接通。生物医药圈多位专业人士、相关部门以及贺建奎所在学校南方科技大学发表观点,其基本观点一致:均持质疑和反对态度。
回应:相关方均称不知情不属实
根据相关披露,贺建奎所做的这项临床试验,已经通过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的伦理委员会审批,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完成注册登记。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是莆田系医院。
随后,通过此次伦理审批的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则回应称,“这件事不属实,我们没有接受过相关信息,正在调查。”“婴儿的基因编辑并非在该院进行,婴儿也不是在该院诞生”。
此外,该机构所在地的深圳市卫生计生委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在开会讨论此事,此前并未收到项目的伦理审查报备。
南方科技大学也做出回应,称建奎副教授已于今年2月1日停薪留职,对其对人体胚胎进行基因编辑研究“深感震惊”,且“学校和生物系对此并不知情”,其生物系学术委员会认为严重违背了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将立即聘请权威专家成立独立委员会,进行深入调查。
百余位中国科学家也发表联署声明,对于在现阶段不经严格伦理和安全性审查,贸然尝试做可遗传的人体胚胎基因编辑的任何尝试,表示坚决反对,强烈谴责。
质疑:技术是否通过伦理审查
此次事件,引起舆论极大争议,无数生命科学学家对此严厉批判。批判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不成熟就直接运用到人体,可能会带来极大风险。
有报道称,本次试验采用的是CRISPR-Cas9技术,在应用这一技术进行基因编辑过程中,有一个现象叫做“脱靶效应”,贺建奎也在文中提到了这一点。什么是脱靶?简单来说就是,错误地定位了目标基因,编辑了不该编辑的地方。因此这一效应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基因编辑的安全性。同时,此项技术的实用性也受到学者和专家们的质疑。有专家提出,即使出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染的目的,也完全有更安全可靠的方法,这项研究根本没有必要。
批判的另一个焦点集中在此项技术是否通过了伦理审查规范?通过此次伦理审批的相关方均已否认接受或通过相关审查与报备。真相如何,还待进一步调查。目前,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官方微博@健康深圳发布声明称,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已启动对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伦理问题的调查。
但令人疑惑的是,贺建奎为何会将此项技术的伦理审查,放在一个疑似“莆田系”医院当中进行,且有媒体指出,伦理审查证明的签字似乎还是伪造,可谓疑点重重。
事实上,早在2015年,中山大学学者黄军就在全球率先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饰人类的胚胎,引起全球科学群体的关注。此后,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首届全球基因编辑峰会上,科学家们达成了一项共识:鼓励基因编辑的基础研究和在体细胞层面上的临床应用,但是对于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需考虑技术、社会以及伦理问题,属于限制级研究。
去年,美国科学院公布了《人类基因编辑:科学、伦理以及监管》的报告,以促进该技术能更好地应用于人类疾病的治疗,同时加强基因编辑的伦理规范。
颇具讽刺意义的是,去年2月,贺建奎在科学网曾经就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撰文称:“不论是从科学还是社会伦理的角度考虑,没有解决这些重要的安全问题之前,任何执行生殖细胞系编辑或制造基因编辑的人类的行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究竟是什么让贺建奎“食言”,或许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但他的研究,让我们今天发现如此科幻的场景竟已成真。
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也有人说,这种技术一旦应用,是否会造成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局面?我们不得而知。
据澎湃新闻
新闻推荐
长清公安实现基础管控防范能力和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双提升向人民报告:492个村居“零发案”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